鲫魚是全年可釣的一種魚類,分布非常廣泛,幾乎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鲫魚。釣鲫魚的黃金季節是春秋兩季,夏季尤其是夏至過後氣溫過高,鲫魚逐漸變得難釣。因為鲫魚怕高溫,當水溫過高時有些“食欲不振”,吃口不好自然難釣。野釣鲫魚,不管什麼季節,路數基本上是一緻的,講究3多2少。至于什麼是3多2少?且聽慢慢分解。
一、多看看
在釣鲫魚時,選擇釣位講究多看看、多走走,不要輕易下竿。因為鲫魚是有群體覓食習性的一種魚類,經常是成群活動的,如果選擇釣點得當,收獲自然會頗豐。鲫魚不喜歡明水,喜歡在有障礙物的地方紮堆。夏季高溫,選擇釣位時要找涼爽而且有障礙物的地方,滿足這兩點的地方鲫魚一般都不會少。比如樹蔭下、橋洞橋墩、水草周邊、荷葉縫隙等等。如果在樹蔭下釣草邊,幾乎是比較完美的釣位。
二、多窩
野釣鲫魚,通常都不是守釣,這跟養殖塘或者黑坑是完全不同的,比較講究的是多窩走釣。其實好處非常多,首先來說自然水域中魚的密度都不大,鲫魚又是覓食範圍不太大的魚類,一個窩點可以覆蓋的面積較小。其次是多窩的好處就在于總有窩點能發窩,這比死守一個窩點自然會好很多。第三是民間野釣鲫魚,還比較注重“養窩”,目的在于窩點中的魚持續不斷,也隻有在多窩走釣時,才能合理地“養窩”。所謂養窩,就是不把鲫魚釣光,通常方法是釣幾條就補窩,然後更換下個窩點,讓這個窩點的窩料和魚來吸引其他鲫魚進窩。
三、多逗
逗釣,可以說是野釣鲫魚時必備的技巧,能夠有效提升咬鈎量。其實原理比較簡單,别看鲫魚膽小文靜,但是對動态的東西非常好奇。其實也不光鲫魚有這個特點,凡是小體型的魚類都有這個習性。而大魚,更加謹慎,所以就有釣小魚要逗,釣大魚要守的說法。夏季釣鲫魚,在選擇釣點上有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弱光”,比如水草、樹蔭、橋洞等等。在光線不強的障礙物垂釣,動态的餌料更容易被鲫魚發現。米飯粒、蠶豆粉、灰面,這些夏季經典素餌,白色或者黃色,逗釣時更容易被鲫魚發現。
四、窩料要少
雖然窩點的數量要多,但是打窩的量不能多,如果窩料過多時,鲫魚很容易吃飽,自然也就離窩了。打窩的最高境界就在于魚始終吃不飽,這樣才久久不遠離去。釣鲫魚時打窩通常使用酒米,對酒米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就是顆粒要小,小顆粒的酒米才能起到更加持續的聚魚效果。如果使用大米制作酒米,一個窩點20顆就可以了。還有一點,如果釣點沒選對,自然難發窩,窩料少點可以減少浪費。
五、補窩更少
關于補窩,講究的是比打窩的量還要小,但是要勤快。其實補窩跟“養窩”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之間其實是一回事。一個出魚的窩點,不恰當的補窩可能會造成“死窩”的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聲音過大,驚吓到了窩點中的魚。所以釣鲫魚,打窩一定要使用打窩器,動作不但輕,而且比較精準。二是補窩不夠精準,魚被吸引到旁邊去了。在民間野釣鲫魚中,有2個比較有特點的用餌手法。一是蘸米釣,二是蚯蚓蘸粉,這兩種手法的特點是每一杆下去都在少量補窩,并且非常精準,使用這兩種釣法時,就不需要補窩了。隻需要釣幾條魚就換下個窩點,這個窩點就達到養窩的目的。
野釣鲫魚,在不同季節時,選擇釣位會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其他的技巧基本一緻。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