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19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預告,預計2019年上半年,澳優實現收入約人民币31.48億元,淨利潤增幅63.8%。如此可觀的利潤自然是讓澳優乳業沉浸在喜悅之中,但其"血統問題"卻一直被各方質疑,成為品牌發展的隐患。
據公司官網披露,澳優乳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總部位于長沙。公司CEO陳遠榮則是前南山乳業的銷售老總,澳優乳業品牌也是其離開南山後自立門戶創立的品牌。除開創立的信息未顯任何"外國"色彩外,其銷售方面在早期也并未涉足他國或是其他地區,僅僅隻是局限于"内地"。直到公司成立6年後的2009年,澳優奶粉才有了自己的國際化戰略,其戰略中的首戰計劃一開始隻是打開香港奶粉市場。但到了2010年,澳優乳業與法國最大的乳品巨頭索迪雅集團旗下子公司諾帝柏歐合作,開始全球銷售之路。2011年,澳優并購并購了荷蘭唯一的有機奶粉生産商海普諾凱,獲得了歐洲最優質的奶源并整合雙方資源,取得了全球性競争優勢。之後的澳優或許是為了"金蟬脫殼",一直與對國外企業進行大肆的收購或是與國外品牌進行合資、合作。僅是2018年,澳優就先後在荷蘭兩家工廠投産,收購荷蘭AJM50%股份,完成荷蘭HGM、位于澳洲的Ozfarm、NCP的餘下股份的收購任務。
如此高密度的"走出去"動作,讓現在的澳優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洋品牌"。
現在的澳優,有國外市場與國外資本的傍身,自然不再懼怕外界對自身身份的質疑。但其早期的産品營銷從一開始就使用"源于澳洲"這樣的廣告語,避免不了打"擦邊球"的嫌疑。在有關自身是國際品牌的聲明中,澳優曾表示自家生産的乳品全部從澳大利亞進口,其奶源由澳大利亞最專業的嬰幼兒乳品企業——塔圖拉乳業有限公司生産。但外界質疑,國内不少奶粉的基粉都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澳優奶粉難道僅僅憑原料進口,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成為"洋品牌"了嗎?其宣傳語"源自澳洲"說法模糊,也并不能成為"澳優"的核心競争力或是可以拿來大肆張揚的賣點。這樣的做法明顯是利用消費者的慣性思維,通過營銷策略,打了洋品牌的"擦邊球"。在這樣的質疑之下,澳優官方曾在2009年承認自己并不姓"洋",但又由于其不斷強調自己是進口奶粉品牌,這使得澳優奶粉在市場上的處境十分尴尬。也正是為了改變這種尴尬境地,澳優在2009年有了國際化戰略,并在之後進行瘋狂地收購外企和合并外資。現在的澳優可以說擺脫了以往的"舊身份",憑借商品的超高定價和品牌定位高端,盈利十分可觀。但陳年往事常被提起依舊是其痛點,在品牌形象經營這條路上,澳優還需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