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7年,晉陽建城;
公元979年,晉陽城被焚毀;
公元1375年,太原古縣城複建;
公元2013年,太原古縣城開始保護修複;
公元2021年,太原古縣城開城……
從晉陽古城到太原古縣城,這座古城2500多年來的曆史文化也因此在中國曆史長河中得以保護、呈現和傳承。2022年五一,是太原古縣城開城一年,太原古縣城已經從一座古城演變成山西文旅新地标。在中國文化自信的新時代,這座城池寵辱不驚,愈久彌堅。
回顧太原古縣城開城一年,就是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縮影,就是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生動寫照。
600萬 遊客,是文旅景區的傳奇更是文化賦能的範例
從2021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太原古縣城接待遊客數量達到637萬人次,創造了中國文旅景區的奇迹,這背後是太原古縣城深耕山西文化、中華文化的賦能。
城牆連綿,連貫今古。向内俯瞰晉陽春秋,向外融入錦繡太原。今天的太原古縣城,保留着完好的國保文廟、省保秦家大院等79處曆史文物、曆史民居;完整獨立的縣城空間結構,十字大街縱橫縣城,九街十八巷形成網格,城牆、寺署衙廟、商鋪等各類建築300餘處;鮮明的地方特色,“碧瓦飛甍千年魂,雕梁畫棟載昆侖”的古建築與被稱為“中國民居建築典範”的山西院落交相輝映。
在太原古縣城裡,100餘個院落被建成了700多間風格迥異的民宿客房。民宿院落的外觀既保留了北方明、清時期傳統青磚瓦片、飛檐鬥拱的建築風格,又融彙了現代居所的舒适與精緻。“泰•桃源”、“福•曉月”、“昌•唐明”,每一個民宿的名字都可以延展出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禅意”、“二次元”、“山西民居”等多種主題民宿,在滿足不同遊客需求的同時,更是将東方文化精髓融入建築與空間。鄉土與時尚并存,傳統與潮流結合,一窗一戶、一桌一椅都是當代美學與曆史文化的共生。遊客住在古城,體驗山西民居文化,與晉文化共融。
這裡有晉劇、绛筆、傳統布鞋……這裡也有漏魚、花馍、晉祠元宵……山西祖輩們的手工技藝和生活記憶,在這個有溫度的活态古城裡表現的淋漓盡緻,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亮點;36項非遺落戶太原古縣城,打造研學課程,白蘭地· 紮染研學基地、山西梆子· 戲曲研學基地、文字傳承· 印刷研學基地三所獨立研學院落,10個合作研學體驗基地、6個聯合實踐基地以及自主研發研學課程研學項目12個,接待量萬人次以上。
這裡有主題性、文化性、示範性活動貫穿全年,節假日、二十四節氣主題活動彰顯文化,重在體驗。“六一”期間,古縣城面向孩子們開展了“拾起非遺文化”專題研學遊古城系列活動;端午節,孩子們在桐封書院裡學習用五彩絲線撚端午彩繩、用江米粽葉親手包粽子,體驗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體驗非遺傳承。春節期間,以“錦繡太原中國年 鳳舞龍城花燈會”為主題的大型春節系列活動同城同慶,七大主題花燈組給遊客帶來全新視覺體驗,每天晚上的亮燈儀式讓遊客夢回盛世,上元佳節沉浸式民俗互動讓遊客重回兒時“鬧紅火”場景,還有煙火秀、無人機表演、文創市集、年貨市集、近千場演藝等内容提升遊客對三晉文化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白天的太原古縣城精彩紛呈,夜間的古城更是流光溢彩,美輪美奂。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夜間燈光設計,打造出太原古縣城精彩紛呈的夜間形象。在2021美國燈光設計大獎中,太原古縣城獲得“街道照明獎”,獲獎評價中這樣寫道:“太原古縣城的照明設計:第一,産生有吸引力的獨特視覺效果;第二,創造有深度的體驗,整合各種業務;第三,加強品牌運作,延伸産業。鮮明的差異化燈光設計創造了3個不同的燈光表演,支持了6種操作,鍊接了5個互動場景,從而帶來多維度的體驗。”開城一年來,60%的遊客選擇在夜間來到太原古縣城文化旅遊消費。
作為晉陽湖夜經濟和假日經濟帶上重要一環,太原古縣城順應夜經濟發展潮流,着力打造了一批依托太原古縣城傳統文化的夜遊特色項目。
每天晚間,太原古縣城北城牆和魁星樓都會準時上演燈光秀,一幅幅表現山西和太原悠久曆史文化的畫面吸引衆多遊客打卡觀賞。“到太原古縣城去看燈光秀”成為太原市民夜間文化休閑活動的選擇。十字街上,300多家商戶夜間開門營業,讓古城充滿了人間煙火,文創、百貨、非遺、美食等應有盡有。
打造夜間主題文化活動,太原古縣城推出常态化、品質化、特色化的主題演藝、演唱會、音樂節等沉浸式演藝、非遺互動項目和文創産品。
在美團大數據中,太原古縣城位列太原安心玩景點榜第一名,連續4個月排名全國必打卡名勝古迹榜第二名。
開城一年來,太原古縣城踐行文化賦能,文旅融合助推轉型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基地正在變為現實。
4000 ,是豐富的演藝活動更是國潮文化的生動再造
太原古縣城從運營之初就注入國潮概念,以中國元素、世界潮流為基礎,國粹、國風、國漫、國顔為主題,打造中國最大的國潮基地。
開城一年來,全年超過4000場的各類演藝活動和主題活動,很大程度上都是太原古縣城對于國潮文化的生動再造。
2021年,在為期一個月的“國潮藝術節”上,古樂國潮交相輝映的沉浸式體驗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看,太原古縣城經過多輪篩選的主題歌曲發布,《夢回》《鳳鳴訣》和《龍城之下、禦鳳而上》三首主題歌曲,曲風具有流行傳唱的潛質,也具有國潮音樂的特色,彰顯了太原古縣城多元文化氛圍。國潮劇場中,《楊家将》劇目如約上演。作為山西本土曆史文化提煉出來的元素,融合COSPLAY,把中國的武術、楊家将的曆史故事加上動漫和遊戲等跨次元的造型融合在一起,沉浸式的氛圍,觀衆可以參與的表演,深得年輕人喜愛。繼《楊家将》後,史詩音樂劇《晉陽春秋》,重現了2500年前天下風雲變幻、群雄争霸的春秋戰國年代,為觀衆呈現出蕩氣回腸的春秋史歌和太原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街舞劇《精舞門之貓汪大戰》展示了濃郁的國潮風和别樣的民族舞劇。
一年來,太原古縣城在不同的節慶中推出地域特點鮮明、民俗色彩濃重的節慶演出。在古城内,從早到晚都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在南門小廣場看《古城達人秀》,在隆恩寺古戲台看真功夫街頭擂台賽《龍城飛将》,在魁星樓看《龍城書生》國潮音樂劇,還有藝術再現“衛子夫”“貂蟬”“楊玉環”“武則天”四位山西籍曆史才女重遊山西的國潮音樂劇《國色天香》。從市樓沿着南街走,不經意間就能看到十二生肖巡遊;十字街上,随處可見身着古代服飾的“遊商小販”,或挑着扁擔,或推着小車,操着一口地道的晉源方言争相吆喝叫賣,讓人瞬間穿越。
2022年春節期間,山西十一地市非遺演藝為廣大群衆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運城绛州鼓樂、晉城上黨八音會、臨汾晉南威風鑼鼓、大同數來寶、孝義木偶戲……記憶裡的這些傳統藝術不斷呈現;遊客與演員一起扭秧歌,挑花籃,廣泛參與、深度體驗,真正讓遊客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遍布全城的170組各類花燈,不僅僅呈現紅色文化、傳統文化、三晉文化,還給關公戴上墨鏡、給武則天貼上精緻的妝容,星際穿越、夢幻星空的打卡場景,赢得衆多年輕人的認可。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太原古縣城接待遊客30萬人次,“90後”占比突破46%,“80後”占比達到30%。
“錦繡太原中國年”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凝聚親情最大的節日在一座古城裡最大程度的還原,讓老一輩人重拾對“年”的記憶,讓年輕人喚醒對“年”的熱愛,讓青少年激發對“年”的興趣。
2022年2月15日元宵節,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英語頻道的攝制團隊,向國内外觀衆直播太原古縣城裡“鬧元宵”活動,央視直播矩陣還在Twitter、Facebook等海外平台,對古縣城“鬧元宵”場景進行現場直播。這也是太原古縣城首次向全球推介“元宵賞樂”為主題的山西文化和中國年俗。在直播裡,精彩的唢呐表演、晉祠桂花元宵制作、绛筆現場制作、绛墨制作介紹、虎年各色花馍展示,向觀衆呈現了山西特色非遺文化,中間還穿插介紹了文廟、魁星樓等景點以及古縣城的文化曆史,将太原古縣城的魅力展示給了各地觀衆。在央視新聞客戶端留言區,觀衆留下了“太原古縣城最具特色”“熱鬧”“很有節日氛圍”等贊美之詞。
在太原古縣城,遊客打開抖音拍攝打卡,就可以看到一隻火紅的金鳳凰,盤旋飛舞在古縣城十字大街的市樓上空。這款采用AR增強現實的貼紙,由山西省文旅廳和古城聯合打造,這也是全省首枚地标特效貼紙“有鳳來儀”。讓虛拟的金鳳凰盤旋在真實的鳳凰城上,現代科技的加持,讓國潮更加觸手可及。
近年來,劇本殺作為一種玩家到實景場館體驗推理遊戲的演繹式娛樂項目,得到年輕人的喜愛。古色古香、城池完整、人潮湧動、摩肩接踵的太原古縣城變成了玩家的劇本世界:縣衙内升堂判案,市樓上重大消息發布,魁星樓上換取錢糧……角色帶入,邏輯推演,尋蹤探案,遊客就地穿越;沉浸感,互動感,遊玩趣味性的大型實景定制劇本不斷上演,身着明代服飾,妝發完備的NPC與玩家在景點位置的沉浸式互動,兌換錢糧,發布任務,妙趣橫生,引人駐足。2022年2月,來自國内近百家劇本殺創作團隊帶着爆款劇本彙聚太原古縣城,舉行劇本殺展會,不僅交流劇本創作,還進行了優質劇本的交易。太原古縣城正在成為國内潛力無限的劇本殺創作、交易和落地的基地。
2.3億 是一個社交平台的數據更是文化的多元化呈現
開城一年,#太原古縣城話題在抖音上被提及超過2.3億次,太原古縣城多次跻身各類熱門話題、熱搜的榜首。
古縣城獨特的造型,不規則的城垣,曲線形成的街型,高低錯落的建築,如詩如畫依山傍水。古老的建築遺存和濃郁的風俗民情,“穿上漢服遊古城”成為了遊客穿越曆史的新體驗。在古城,身着漢服,走上街頭,深入景區,或打卡留念,或快閃走秀,越來越多的漢服同袍主動向遊客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展示漢服魅力。2022年3月20日,正值春分時節,“晉是春光·風景獨好 太原古縣城花朝祭禮暨古風女神遊樂季開幕儀式”隆重啟動。活動現場十二花神齊上陣,為太原古縣城掀起了一場古風熱潮。
大唐文化始自晉陽,而大唐文化中最為璀璨的是詩歌文化。為了弘揚傳統精粹,推進詩學教育,打造文化品牌,2022年3月大唐詩社在太原古縣城揭幕成立。漫步古城,吉美博物館、兵器博物館、桐封書院、琉璃文化館、剪紙藝術館等博物館和藝術館特色鮮明、展品豐富、文化氛圍濃厚、遊人如織。
以展現宋朝汴京市井風情的“清明上河圖”主題館,複原了宋代的夜市場景,打造沉浸式宋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體驗空間。用數字化手段體現傳統文化,把文化用嶄新方式給予表達,給中國傳統文化賦予了新體驗、新表達、新價值。
以清代光緒帝大婚流程為設計藍本,用數字藝術科技、裝置造景、實景演繹、角色扮演等方式打造的“宮囍龍鳳呈祥主題館”,讓觀衆在遊玩過程中了解中國傳統的婚俗、禮儀、情感文化。文化與科技結合,藝術與樂趣結合,在傳統美學中尋找新的生活方式,在太原這座千年古城間,領悟和諧之美,歡喜之象。
開城一年來,太原古縣城先後被評為山西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山西省級休閑旅遊街區。
開城一年來,太原古縣城三次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聯播》報道,十多次被央視《晚間新聞》《新聞30分》等欄目報道,2022年山西電視台網絡春晚落戶古城,山西省、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多次聚焦古城。
開城一年來,太原古縣城被“美團臻榜”評為太原超高人氣景點榜單第1名,太原安心玩景點榜單第1名,太原省心全家遊景點榜第1名、太原陪爸媽遊玩景點榜第1名、太原自駕出遊景點榜第1名,全國必打卡名勝古迹第2名,全國著名景點人氣榜單第13名的好成績。
多元文化衍生多元化的産品,多種選擇滿足不同客群的文旅需求,太原古縣城文旅融合漸入佳境 。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的定位正讓她成為山西文化旅遊代表的底色。
10000萬 ,是太原全域旅遊的支點更是山西旅遊的集散地
據統計,2021年晉源區重點景區遊客人數達到1400多萬人,不含商戶收入約為10059萬元,相比2020年旅遊人數增長237%,收入增長569%,太原古縣城對于晉源區文旅拉動效果明顯。
太原古縣城東北與晉陽湖遙遙相望,西南方距晉祠僅數裡之遠;西靠呂梁山餘脈,彙聚衆多石窟造像和寺廟禅院。天龍山、太山,蒙山、晉祠等景區與古縣城形成了一個絕佳的旅遊黃金區。
作為全國唯一坐落在省會城市中心區半小時生活圈内的古城類文化旅遊項目,經過一年的運營,文化項目、非遺文創、研學科素、酒店民宿、休閑娛樂、生活配套、餐飲美食、特色零售八大業态版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無論是外地政、商、旅客人前來太原,還是太原市民的文化休閑,都将太原古縣城作為首選之地,并與周邊其他景區共同發揮巨大的集群效應,實現了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雙赢”。
“曆史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産,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太原古縣城将牢記囑托,踔厲奮發,笃行不怠,堅定不移守護好古城的文化積澱和曆史底蘊,把太原古縣城打造成錦繡太原一張靓麗的名片,不斷擦亮曆史文化底色,把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始終保護好、傳承好,為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太原古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