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諸君久不見聞,尚可安否?
又到了我們的【樂話弦心】一歌一情的時間。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歌曲,是一首比較老的粵語歌,名字叫——《友誼之光》,這首歌是電影《監獄風雲》的主題曲。
(電影海報,來源:豆瓣)
記得幾年前剛剛開始寫公衆号不久,彼時曾經寫過這首歌,當時處于學生與“社會人士”的過渡時期,聽完這首歌之後的感受進行了一定的梳理,随手便寫下了之前的舊文:願友誼之光長存(忽略當時渣一樣的排版)
時光荏苒,再又經過幾年工作與生活大小事情的打磨與自我觀察之後,再重新聽這首歌,又是另外一種感受,現将拙見分享給諸位。
“人生于世上有幾個知己
多少友誼能長存
今日别離共你雙雙兩握手
友誼常在你我心裡
今天且要暫别
他朝也定能聚首
縱使不能會面
始終也是朋友
說有萬裡山 隔阻兩地遙
不需見面 心中也 也知曉
友誼改不了”
(歌詞:part:A)
朋友是什麼呢?
對于不同年齡與不同人生經曆的人來說,這個答案很可能很複雜。
不過,一提到這個詞,大家都會或多或少想起某些人。
一位我非常喜歡的時政博主(ID:九樹三花),前段時間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學生與社會人有什麼明顯區别?”當中關于“學生”與社會人交友的一段話很有意思。
“學生在行為處事、人際交往時,往往會考慮很多副線的東西,哪怕這些東西和利益毫無牽連。純粹,執着,少計得失。
而社會人,他們永遠以利益為先,畢竟他們隻有這唯一一條評價标準。
他們(社會人)眼神裡始終精明地閃爍着“等價交換”,也總是時刻注意以隐忍、體面、留一線、磨平個性等來保證利益不會潛在受損,因此一眼便能識别得出來了。”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就社會實際的經驗來說,其實倒也不盡然吧。
更多情況下,或許是取決于自己的選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若是“社會人士”均以利相交,按照此邏輯,在莽荒時代,毒枭、暴發戶、涉黑分子,估計是應該有一堆朋友,可結果呢?
相信大家都會會心一笑。
放在如今也是,滿腦幾乎隻剩算計的人/團體,恐怕也沒有幾個人願意與之相處。
當然為了生存,大家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這樣那樣,情願或者不情願地付出,來滿足自己與家庭的“利”方面,這是平常現象,畢竟勞動創造美好未來嘛。
面對現實,或許也早有一部分人被催壓,搞得他們自己“眼神裡始終精明地隻閃爍着“等價交換”...之類的事情”,其實大可不必。
古語有雲“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我們絕大部分人,為了生活,大部分情況下的時候,算“小人”,而有時候面對特定的人與事,又能偶爾當當“君子”,豈不快哉?
“人生于世上有幾個知己
多少友誼能長存
今日别離共你雙雙兩握手
友誼常在你我心裡
今天且要暫别
他朝也定能聚首
縱使不能會面
始終 始終我哋我哋是朋友
說有萬裡山 隔阻兩地遙
不需見面 心中也知曉
友誼改不了”
(歌詞:part:B)
這人生呐
有時候大家的境遇,其實與股票有幾分相似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起起伏伏的
有順境之時,也有逆境時候
朋友就像股票市場上“投資客”
投資的不一定隻是金錢,也有可能是其他東西
願每一份付出,都能獲得恰當的回應。
(大時代:丁蟹名場面)
願你在跌至熔斷時
有人願意逆向買入
願你漲停連闆時候,
他們也仍舊在一起
(廣義的)
友情如此,親情及愛情,其實也差不多是這個理兒。
國慶節來臨之際,願各位還能偶爾記起自己與朋友之間那些純粹的事情與時光,在心中隐秘的角落,保留些許傻傻的“書卷氣”。
希望大家與大家認可的朋友,也能像電影《老炮兒》裡面吳亦凡扮演的小飛說的那樣(大意是),“本來以為您這樣的,隻有在書裡才有,見到您,我算是真的看到了”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樂話弦心撩人心
舊時光瘾動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