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
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争相吟誦的意象。更誇張的是他的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其中一個“又”字,就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我們來讀一讀: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李煜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明明句句在寫愁,卻沒用一個愁字。 這是李煜早期的作品,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它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隽永。這首詞之所以不像李煜的其它詞作一樣,引起後世名家的模仿,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不好寫。
首先,不好仿的地方在于多個重疊意象的使用,“一重山,兩重山”正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樣,讓人想模仿都不知如何下筆。其次,難仿之處在于,李煜不用一個連接語,隻淡淡幾筆,就将主人公的相思寫得淋漓盡緻。山遠、煙高、水寒、花開花謝、大雁高飛,風與月,無一不是為了烘托主人公的相思,卻一筆都未直寫。這就是詞中這帝的筆力,當真是令人歎服!
這600多年無人敢仿的詞作,傳到了清朝,卻引起了一位少年才俊的興趣,他就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在很多人心中,就是清代第一名的詞手。這首詞到了他手裡,便被仿成了另一首經典的《長相思》,讓我們來見識一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寫此詞時,納蘭性德27歲,正陪着康熙東巡。納蘭性德本就是個多愁善感的人,這塞外的寒夜,千帳的明燈,讓他睡不着了,于是便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令人驚歎的美麗的山景觀。阿勒泰。俄羅斯。Terektinski
若說這首詞沒有模仿李煜,筆者是斷然不信的。李煜本就是納蘭性德的偶像之一,納蘭曾多次表達對他的欣賞。全詞無論是從語言風格,還是意境之美,都與李煜的作品異曲同工。更重要的是,這首詞同樣是寫愁,卻也不用一個愁苦的字眼,看樣子納蘭性德這是有意要與李煜一較高下了。
納蘭性德聰明,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靜為動,一開篇就驚豔了。接下來的“夜深千帳燈”更是備受推崇的妙筆,塞外的千帳燈何等壯麗,可是這燈光中藏着的是将士們思歸的心,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稱高度贊揚這5個字。
夕陽的餘晖與枯木的輝映 宛如在歌唱 枯藤老樹昏鴉
詞的下片,納蘭性德筆鋒一轉,由燈的暖色調一下子轉成雪的冷色調。風的呼嘯、雪花亂舞,種種聒噪聲讓大家想入夢卻睡不着,心下想着:甯靜的故鄉應該不會這樣。這幾句看似簡單,其實是一語雙關的。塞外燈光明亮,卻擋不住風雨的寒冷,這是自然之景;故鄉沒有這樣的風雨聲自然令人安靜,但更重要的是親人們的陪伴,能暖人心。全詞看似句句寫景叙事,其實是句句寄情,這一點是不輸李煜的。
兩首《長相思》,跨越了600多年的兩段愁思,李煜和納蘭性德讓我們見識了漢字之美,詞曲之境。至于兩首詞作哪首更高明,300年來倒沒有文壇名家下過定論,所以算得上是多年難分高下的作品了。不過品詩詞一直是見仁見智的,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