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漢字是世界上少數以“象形”為基礎的現存的文字,較之字母文字,它要複雜的多,或者疏可走馬,或者密不容針。于是就需要合理組織那些奇形怪狀的筆畫,使每一個漢字都“漂亮”。就字的結構來看,它各部分的“俯仰”、“避讓”、“呼應”會給人以啟示:做人要謙遜、大度、寬容,尊重他人。把單個字寫好固然是一種美,這好比個人的修養,要使很多單個字很好的組合那又是另一種美,這就需要團結,需要集體的凝聚力。
中國自古講究“文如其人”,許多大書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們的精神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筆山”、“墨湖”的傳說會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同時,名人名帖也都是文質兼美的,也是培養學生思想情操的好“教材”。王曦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首先是文學作品,它是王曦之的修養、才藝與書藝相互促進的升華。
2、 可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魯訊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是通過有規律的組合線條作用于紙上而形成的,學生可以自覺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覺感受流動的線條的美,也感受到,寫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因為它就在眼前。 漢代蔡邕說過:“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之書矣。”這段話從一個側面給我們诠釋了書法的造型美。
此外,書法的内在美更需學生去審視。因為每一個字的點捺都有生命的頓挫,每一根線條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質感,學生透過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書法者的喜怒哀樂與悲歡情愁,感受魅力。
3、可以培養嚴禁踏實作風。
中國的漢字是講究間架結構的,學生在練字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形成一絲不苟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培養起學生一種嚴謹的作風,不但在寫字上是這樣,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要想把字練好并非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時間的耐心的臨摹才會有所收獲,學生循序漸進地按一定的規範進行寫字訓練,可以有效地鍛練學生的毅力,并養成學生一種良好的踏實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