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東北煤礦城市雙鴨山火了。在煤炭産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雙鴨山的火,與煤炭無關,而和一所大學有關。不多說了,很多朋友或許都會知道最近的這條梗,雙鴨山大學嘛。
雙鴨山大學
英漢互譯,尤其是把英譯漢語回譯的問題,經常承包了我們的笑料,今有雙鴨山大學,以前還有常凱申将軍呢。
雙鴨山這座城市是黑龍江東北部的一座地級市,這座城市是随着近代黑龍江煤礦産業發展而興起的,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
肅慎
肅慎又作息慎,為先秦時期東北古族,早在夏商周三代時期就與中原發生聯系。《國語》記載:“昔武王克商······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尚書正義》曰:“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
到了漢魏三國時代,東北有一支強大民族夫餘興起。夫餘向漢朝朝貢,漢朝人通過夫餘人知道還有一個挹婁部族,它們屬于夫餘。《三國志·東夷·挹婁傳》記載:“(挹婁)自漢已來,臣屬夫餘,夫餘責其租賦重,以黃初中叛之。夫餘數伐之,其人衆雖少,所在山險,鄰國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
《三國志》
曹魏時,挹婁人脫離夫餘控制後,文帝黃初年間(220 -226)開始自主遣使向魏朝貢。魏景元三年(262)四月,“遼東郡言肅慎(挹婁)國遣使重譯入貢,獻其國弓三十張,長三尺五寸,楛矢長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皮骨鐵雜铠二十領,貂皮四百枚”。
曹魏和西晉時,挹婁人主要詣遼東郡、護東夷校尉府朝貢。因其朝貢地點主要在邊郡,偶爾至京師,故王朝史官關于挹婁人朝貢活動的記載極少,近百年間僅有4次:3次朝魏,1次朝西晉。晉室南渡,北方陷于分裂,挹婁人才開始至各政權的都城朝貢。
三國
挹婁人的貂皮在中原很有市場,甚至南朝貴族都很熱衷,南朝陳的詩人江總寫過《華貂賦》曰:”貴豐貂于挹婁,飾惠文而見求。”
挹婁人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東北的三江平原腹地,《三國志·東夷傳》記載,“挹婁在夫餘東北千餘裡,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其土地多山險”。
鳳林古城遺址
三國時期,挹婁人正處于國家形成的草創時期,不斷進攻劫掠周邊部族,“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為守備,冬月冰凍,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夫餘數伐之,其人衆雖少,所在山險,鄰國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國便乘船寇盜,鄰國患之”。
在不斷對外征戰中,也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早期城市。在今天的雙鴨山市,完達山西端與三江平原銜接地帶、烏蘇裡江的支流七星河流域,就發現了數百個挹婁人的古城遺址,其中其中城址113處、遺址313處。在數百個遺址中,雙鴨山市友誼縣境内發現的鳳林古城規模最大,被考古學家們斷定為古挹婁王國的都城。
鳳林古城遺址
雙鴨山大學目前還不存在,但是這座城市曾經有過這麼一個古國,曆史比大學更悠久。挹婁人與先秦時代的肅慎人是同源的,挹婁人再往後發展,他們在中原史書中的族名又變成了勿吉,南北朝末年,勿吉之名又被靺鞨取代了。再後來,唐朝末期,靺鞨又變成了女真。再數百年之後,女真又變成了滿洲。滿洲則建立了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