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章:學會一百個學霸家的方法,父母能不能在自家複制出一個學霸?
昨天的文章讨論孩子學習,一位讀者提了個問題:
我家孩子四周歲,一個字也不寫,一首詩也不背,在家就是要玩兒,沒完沒了地玩兒,是不是厭學了啊?
我回答他:
不是。寫字背詩都不用着急,現在逼他,說不定真給弄到厭學了。
孩子厭學,是父母們最怕的事,總希望孩子早早表現出特别好的學習狀态,并且一直保持到高考結束。為了達到這個目标,父母們會勤奮地投入孩子的早教,會從一年級開始就陪寫作業,會送孩子去上這班那班。
但即便如此,仍舊時刻擔心孩子會不會厭學,發現孩子有一點點不那麼願意學習的苗頭,就如臨大敵,加緊督促。——然後,一些孩子就真的厭學了。
在厭學這件事上,很多父母完全把邏輯弄擰了——他們認為,學習就是辛苦的事,孩子不督促就不會好好學習,但實際上,學習,包括孩子的學校學習和生活中的其他學習,從來都件很快樂的事,是有人把孩子的學習弄得不快樂了,孩子才會厭倦學習。
學習原本是快樂的事
學習本身其實是讓人特别開心、特别快樂的。
甭管學什麼,甭管多大年紀,當學習按照自己喜歡、适合自己、讓自己感到舒适(請注意,和辛苦程度無關)的方式進行,預期結果是自己特别想要的時,學習帶來的整個感受就會特别積極,人們就是在享受學習,不存在誰天生就不喜歡學習這件事。
就比如小寶貝剛剛開始練習走路,他會一遍一遍地嘗試自己站起來,搖搖晃晃地邁出一條腿,再努力邁出另一條腿,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跌倒很多次,但如果旁邊的大人不會一會兒督促他,一會兒扶起他,一會兒提醒他小心,孩子會每天這樣耐心地練習很多次,沒多久就能走得穩穩的。
比如這次因為疫情長宅在家,很多人都開始學習廚藝,包括一些平時不怎麼做飯的人。大家到網上找菜譜,利用家裡現有的食材,制作各種各樣平時想都不會想的美食。制作的過程可能很繁瑣,但人們樂此不疲,好吃的端上桌,或者在朋友圈得到一片點贊時,你會覺得一切都特别讓人滿足。
再比如孩子玩兒遊戲。玩遊戲其實也需要學習,你需要熟悉規則,了解攻略,還需要不斷練習,要打得好、打得痛快、打得有成就感,也沒那麼容易。但孩子為什麼不會厭倦呢?因為那是他主動想學的東西。
讓人厭倦的不是學習本身
那麼,又為什麼很多成人厭倦各種學習,啥都不想學,有的孩子會厭倦學校學習和課外學習呢?那是因為他們曾經有過特别讓人不快樂的學習經曆,學習從享受變成了忍受。
讓人厭倦的不是學習本身,而是糟糕學習經曆中包含的消極方法、過程、目标/結果,以及由它們帶來的總體上的負面感受。
方法——
如果一個人不喜歡某種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比如他覺得那個方法不适合自己,覺得那個方法繁瑣且低效,覺得自己有更好的方法,或者認為别人在用更好的方法,他也可以學習,他就不會喜歡眼前的方法,對用它學習就會感到厭倦。
過程——
如果學習的過程讓人不喜歡,比如耗時太長、節奏太急促或者太緩慢,有人監督,總被和别人比較,整個過程經常被介入、幹涉,被指導批評,他就不會喜歡這個過程,對要經曆此類過程的學習就會感到厭倦。
目标/結果——
如果學習的目标或者學習的結果讓一個人不喜歡,比如學習目标不是自己的目标而是别人給予的目标,學習雖然産生了成果,但不是他自己特别想要的成果,他也不會喜歡這項學習。
感受——
讓人厭倦的方法、讓人厭倦的過程、讓人厭倦的目标/結果,會帶來種種負面感受,包括挫敗、失望、沮喪、無奈、自卑、缺乏成就感、缺乏幸福感等等,如果學習與此類感受相關,沒有人會喜歡學習。
造成厭學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為什麼父母督促越得緊,越會擔心孩子厭學,而且孩子也越發容易真的厭學?原因就在于,當父母感到焦慮,開始用高壓、監督的方式促使孩子努力學習,孩子學習的方法、過程、結果、感受就都變化了,變化的方向是負面而不是正面,于是對學習的厭倦就會出現,而且會出現在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各種學習項目上。
所以,坦率地說,不是孩子自己就厭學了,更經常的情況是,父母造成了孩子的厭學。
陪寫作業是一個典型。很多媽媽陪寫作業陪得精疲力竭,而且孩子并沒有因為媽媽的長年陪寫而獲得更好的成績,正是因為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太痛苦了,每天都經曆這樣的痛苦,孩子怎麼可能喜歡學習呢?
這和厭倦婚姻有點像。如果家庭生活的每一天都輕松快樂,兩個人都努力在彼此之間建立更有品質的親密關系,人們不會覺得婚姻讓人絕望,但如果一天三小吵,三天一大吵,連好好說一句話都做不到,婚姻就會變得讓人難以忍受,最後有人就選擇放棄。
我還遇到兩個小案例,一個是指導孩子閱讀,一個是矯正兩歲多孩子的暫時口吃。
一位媽媽為訓練孩子看書之後能複述故事,就讓孩子先看一遍,自己給孩子講一遍,再讓孩子講一遍。覺得孩子講得不好,就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講,經常要講上三五遍才過關。最後孩子說:看書不好玩,我不要看書了。——看,一個不喜歡看書的孩子就誕生了。
一位媽媽發現2歲左右孩子突然出現口吃現象,就特别着急,每次發現孩子口吃,就讓孩子把剛剛說過的那句話再說一遍、再說一遍,直到說得特别流暢。孩子就很崩潰:說話真難,我不說了。——看,一個厭倦說話的孩子就誕生了。
(一點題外話:我不止一次地遇到2歲孩子突然有點口吃的情況,很多媽媽擔心,孩子會不會一直就口吃下去呢?這個我有親身體驗。我家小兒2歲時也有一小段時間有點口吃,當時也是擔心,後來查了很多資料,發現剛剛開始說話不久的孩子出現口吃,是因為此時他的思維已經運轉得很快,但語言表達速度跟不上大腦思考的速度,就是“腦子比嘴巴快”,這個階段會很短,大人不去幹涉,随着語言能力的發展,這種現象會很快消失,如果大人急着糾正,反倒容易把“口吃”給固定下來。我家當時就是沒管,也請幼兒園老師不要糾正,沒多久,孩子說話就特别順暢,口吃的情況完全消失。)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
孩子會厭學,是因為學習的方法、過程、目标/結果、感受讓人不快,自然,想要避免孩子厭學,父母就需要盡量幫孩子保持快樂學習的狀态。
方法——
大人盡量少幹涉,最好不幹涉,讓孩子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學習。一個自主學習的孩子,會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才會有更好的學業表現。
過程——
大人盡量少介入,最好不介入,讓孩子自主掌控整個學習過程,包括管理學習時間、管理學習任務。能自己管理學習過程的孩子,才能成為有強大學習力的孩子。
目标/結果——
好的學習成績無疑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為了獲得這種成就感,孩子天然就有努力學習的内在動力,父母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有自己的目标,不把父母給制定的目标強加給孩子,同時充分認同孩子努力的結果。
孩子可能遭遇的最壞的情況是,永遠背負父母給制定的過高目标,而對自己努力的結果,父母永遠都不滿意。
感受——
保護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所有積極感受,極力避免孩子對學習産生消極感受。一旦發現孩子産生了某種消極感受,父母需要馬上反思自己對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目标/結果,是否做了太多負面的工作。
總之,沒有天生就不愛學習的孩子,隻有用錯方法的父母。要避免孩子厭學,對孩子的學習,父母最好退後一步。
怎樣培養有強大學習力的孩子
為幫助更多父母培養出善于自主學習、有強大學習力的孩子,真心爸媽全新推出語音課程——《怎樣培養有強大學習力的孩子》。
課程共十五講,真心爸媽将詳細為你解說如何不陪孩子寫作業、如何讓孩子“愛學習”、如何幫孩子“會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等關鍵問題,并解答孩子愛玩電腦遊戲怎麼辦、孩子愛看電視怎麼辦等特别普遍的問題。
講師介紹:真心爸媽:
徐智明、高志宏,均畢業于北京大學;
今日頭條連續五年”千人萬元計劃“簽約作者;
2016、2018年獲得"十大育兒頭條号";
2017年獲得“年度頭條号”;
2019年獲得北京閱讀季“十大金牌閱讀推廣人”稱号;
著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松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
新書《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将由中信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課程目錄:第一講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上學
第二講 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陪?
第三講 如何高效陪孩子寫作業
第四講 如何讓孩子愛學習
第五講 如何幫孩子會學習(上)-觀念篇
第六講 如何幫孩子會學習(下)-方法篇
第五講 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十二種能力
第八講 如何培養認真的孩子(上)
第九講 如何培養認真的孩子(下)
第十講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十一講 千萬别逼着孩子學、學、學
第十二講 孩子老愛看電視怎麼辦?
第十三講 孩子愛玩電腦、愛玩遊戲怎麼辦?
第十四講 爸媽如何應對期末焦慮
第十五講 如何理性談論孩子的成績
适合人群:6-12歲孩子的家長;
被”陪孩子寫作業“問題困擾的小學生孩子的家長;
渴望孩子有強大學習力的家長。
點擊下圖進入課程專欄,可免費試聽
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于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于2002年,一個生于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讨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