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
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
更新时间:2025-04-04 09:26:32

鄭勝輝學習與思考第1664天

關于作者

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人類大曆史三部曲”。今天這本《昨日之前的世界》是戴蒙德完成“三部曲”後,在晚年完成的反思之作。

關于本書

《昨日之前的世界》帶着一系列現代社會的問題,試着從傳統社會尋找參考性的答案。作者提出,現代社會的許多難題,傳統社會的應對方法很值得參考。

核心内容

教育、糾紛、養老是當今社會人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傳統社會帶給我們的啟示:教育方面要回歸本性,将知識融入生活。遇到各類矛盾糾紛,可以通過補償的方法維持關系。養老難題的重點不在“養”,而在發現老人的特有價值。

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昨日之前的世界)1

前言

《昨日之前的世界》,副标題是“我們能從傳統社會學到什麼?”在介紹這本書之前,先請你聽兩句話,你可以猜一下是誰說的?

第一句是:“自從這種機器發明之後,我們現在的手動書寫能力,甚至比不上小的時候。”這說的似乎是電腦對我們書寫能力産生了負面影響。其實,這句話是15世紀的一個人講的,他叫威廉·卡克斯頓,他所說的機器是印刷機。原來500多年前,人們就在警惕機器對人手動書寫能力的傷害。

再來聽第二句:“現在的年輕人堕落了,不再進取、不尊重文化,不聽老人勸。”這句話會讓我們想起身邊老一輩人的感歎。但這句話其實是古巴比倫時期刻在泥闆文書上的一段文字。你看4000多年前,就有人在抱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還有一本叫《規模》的書,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一直以來人類的預期壽命都沒有太大幅度的延長。過去的人均預期壽命低,不是因為人不能長壽,而是因為過去嬰兒死亡率特别高。如果排除掉夭折的嬰兒,即使在古代,人也能活到很大歲數。如何活得更長久,是人類誕生以來就在面對的挑戰。

其實,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相比,并沒有絕對的進步。在醫療衛生、社會生産等方面,傳統社會沒法跟現代社會同日而語,但與此同時,我們仍然在跟很多古老問題反複周旋。既然很多問題過去就在應對,那我們不妨從傳統社會取取經。

今天這本《昨日之前的世界》就帶着一系列現代社會的問題,試着從傳統社會尋找參考性的答案。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人類大曆史三部曲”,也就是《第三種黑猩猩》《槍炮、病菌與鋼鐵》以及《崩潰》,「每天聽本書」都有解讀。今天這本書是戴蒙德完成“三部曲”後,在晚年寫的著作。

他發現,很多現代社會難題,傳統社會的應對方法值得參考。比如,教育方面要回歸本性,将知識融入生活。遇到各類矛盾糾紛,可以通過補償的方法維持關系。還有,養老難題的重點不在“養”,而在發現老人的獨特價值。

兒童的教育問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糾紛問題、年老後的養老問題,這三個難題與人的一生最息息相關。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看看,傳統社會是怎麼回答的。

第一部分

在此之前,需要特别說明一下“傳統社會”這個詞。

作者指的“傳統社會”,并不是曆史維度上的原始社會、農業社會,而是指保留傳統生活方式的社會。當今世界的很多社群都仍然保持着傳統生活方式。作者曾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考察了新幾内亞島的社群,這些社群的狀态,也是所謂的傳統社會。

我們先來看一下“兒童教育”這個難題。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大了說,人類社會的持續進步,是依賴教育完成的。往小了說,一個人的童年教育會影響他的一生。

在現代社會,兒童是個被特殊對待的群體。當兒童是嬰兒的時候,母親依照固定的時間表哺育幼兒,并在一定年齡斷奶。長大一點,他們要在學校學習,與同齡人玩耍。現在有很多專家提出,應該把未成年人劃分為幾個階段,不同年齡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但即使這樣,有孩子的家長仍然常常愁眉不展,比如小孩兒在斷奶和分房睡的時候,會哭得撕心裂肺。到青春期,小孩兒的逆反也會給家長帶來很大困擾。

戴蒙德提到,在傳統社會中,有一個群體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借鑒,這就是狩獵采集族群。看起來,狩獵采集比遊牧、農耕等生産方式更古老,更落後,為什麼我們要在兒童教育方面,參考它呢?

人類有十多萬年的曆史,但農業興起隻是一萬多年的事情,工業社會更是隻有幾百年。之前的十萬年裡,人類一直以狩獵采集方式生活。狩獵采集族群養育子女的自然實驗既然可以持續那麼久,那一定有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

就拿培養兒童獨立性的問題來說。在今天的兒童教育中,培養獨立性被提得很多。嬰兒睡覺的時候有嬰兒床,出門有嬰兒車,稍大一點後要跟父母分房睡,這都有助于兒童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甚至,在歐美地區的觀念裡,把嬰兒包裹起來放在身邊或抱在懷裡都是錯誤的。他們認為,這樣做一方面會傳染疾病,另一方面也是在限制嬰兒的行動自由。

在狩獵采集社群中,家長沒有條件為兒童營造獨立環境,晚上孩子會跟父母睡在一起,白天子女與家長也幾乎寸步不離,但這反倒有助于兒童成長。

北美西南部有個納瓦霍族群。納瓦霍人會把嬰幼兒綁在搖籃闆上,出門的時候,母親用搖籃闆把孩子綁在身上。有學者對比了納瓦霍兒童和英美兒童,嬰幼兒時期是否被綁在搖籃闆上,其實并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甚至,納瓦霍人的育兒策略更科學,因為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和母親的共處很關鍵。在一些熱帶部落,母親把孩子抱在懷裡,孩子與母親的身體皮膚密切接觸,這有利于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并養成良好的性格。

說完兒童的獨立性問題,再看一下兒童的自由度。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童的品性會給自己的一生定下基調。所以,讓兒童在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習慣特别重要。

我們都聽父母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你”,這裡的“教育”往往是教訓,甚至是體罰的意思。家長到底應該給孩子多大的自由度呢?

作者在新幾内亞的一個村落裡,發現很多人身上都有疤痕。詢問後得知,這是他們小時候被火燒傷留下的疤痕。村落的父母對小孩采取自由放任的教養态度,允許他們伸手觸摸任何東西,即使孩子靠近火堆這些危險物,也不會制止孩子。

在美洲的毗拉哈印第安人社群,大人會眼睜睜看着小孩做危險的事情。一次,有個大約2歲的幼兒坐在屋裡玩一把鋒利的刀,刀長約22厘米。他揮舞着那把刀,有時幾乎刺到眼睛、胸部。他的母親在跟别人聊天,不僅沒有把刀拿走,反而不斷幫着孩子把掉在地上的刀撿起來,讓他繼續玩。

為什麼這些家長如此“心大”呢?

這其實是讓兒童獲得一手生存經驗的教育方式。毗拉哈印第安人把小孩看作和成人一樣的獨立個體,孩子們可以嘗試不同的事情,其中有很多是危險的。如果被傷害到,那這種教訓一定是刻骨銘心的。放手讓兒童親自體驗,反倒讓他們逐漸認識到遵守規則、謹慎做事、學習父母的必要性。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小孩,成年後往往非常堅韌、勇敢。

我們再看一個問題,兒童成長環境的問題。

現代教育會把兒童當作一個特殊群體來對待。學校按照年齡,把兒童分為不同的年級,進一步劃分出多個班級,年齡相近的兒童一起學習。學校教育有課上課後的區别,課上要坐在教室學習知識,課後可以和同齡人玩,期末有考試,假期還有社會實踐作業。

在一些小的狩獵采集社群,并沒有學校這種組織,談不上年級、班級的劃分,更沒有課上課下的說法。但這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由于年齡界限被打破,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會在一起生活玩耍,兒童甚至可以跟成年人一起玩耍。而且,玩和學的界限也不存在了。兒童的遊戲常常是在模仿成年後的生活場景,換句話說,他們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活學活用。年齡小一點的兒童可以從哥哥姐姐,甚至是成人那裡學習社交本領和生活技能。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學到照顧幼童的經驗。

在非洲的熱帶森林,有一群姆布蒂人。父母打獵、捕魚或采集植物的時候,姆布蒂兒童會拿着小小的弓箭、漁網或小籃子模仿父母。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一連串的遊戲。當他們長大後會發現,之前玩的遊戲不是純粹的遊戲,而是為了生存進行的提前演練。追逐打鬧,其實是在學習狩獵;爬樹玩耍,其實是為了尋找蜂蜜,或是在樹枝間追捕狡猾的獵物。

現在經常提倡,要把知識還原到生活中。這一點在傳統社會反倒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由于條件限制,傳統社會無法享受現代社會的工業化成果,沒有嬰兒床,沒有學校和課外遊戲,但也正因為這樣,傳統社會的兒童能在自然的環境下成長。在嬰幼兒時期,他們可以獲得父母最多的溫暖;在兒童時期,他們在遊戲中學習與人交流、獲得食物的各項技能。對他們來說,知識和生活從來都是分不開的。這是傳統社會的教育帶給我們的重要反思。

第二部分

說完教育,再來看一下糾紛。隻要有人和人的往來,糾紛矛盾就不可避免。小到同桌之間誰多占了課桌,大到馬路上的交通事故、離婚時的财産分割,人的一生免不了遇到各種矛盾。

面對糾紛,現代社會有一樣好用的工具,這就是法律。法律最大的好處是能給出确定的結果,誰赢誰輸、輸的那一方接受什麼懲罰,赢的一方接受什麼賠償,都是明确的。

但法律的确定性也會造成一些遺憾。比如當事雙方有可能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如果有人不服判決,會一直上訴,這将對當事雙方和社會造成消耗。

傳統社會怎麼解決糾紛問題呢?

作者在巴布亞新幾内亞了解到這樣一件事情。有個小男孩叫比利,放學後他搭乘公交車回家,下車後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巴士撞死了,肇事司機叫馬洛。馬洛開車過快,明顯是超速了。其實比利也有責任,因為他下公交車後,繞在車後走,導緻駕車的馬洛沒看到他。

由于比利和馬洛分屬不同族群,比利之死很可能引發族群之間的沖突。如果真的爆發沖突,不隻馬洛和他的家人會受到傷害,馬洛的鄰居,公司的同事也會遭到複仇,甚至連乘坐過他巴士的乘客也會被牽連進去。

馬洛該怎麼辦呢?他什麼都沒有做,他要盡可能不離開村子。因為他的出現,很容易點燃沖突的導火索。

推動事情解決的是馬洛的老闆。他首先派了一位名為雅金的老員工出面。雅金年齡大,經驗豐富,代表馬洛和老闆前去慰問。雅金慰問的目的,除了表達誠懇的歉意以外,還要确認對方是否有和解的意願。跟雅金見面的是比利所在族群的一位代表。通過談話,雅金得知,比利的家人并沒有複仇的想法。不過,他們族群中倒是有個别人非常憤慨。總的來說,事情有望和平解決。

接下來需要進行一次正式道歉。馬洛的老闆準備了賠償金和一些禮物,帶着馬洛等人來到比利家。他們分别緻辭,表達愧疚,并提出補償。比利的父母接受了道歉和補償,聲明絕不複仇,事情到這裡就基本結束了。

你有沒有發現,這件事情最終能和平解決,有個人功不可沒,這就是馬洛的老闆。賠償金的絕大部分也是老闆出的。難道是因為馬洛開着公司的車撞死人嗎?

傳統社會并不存在純粹個體糾紛,任何個體糾紛都算是群體之間的事情。假設馬洛開的是自己的車撞死人,這件事情就會由他的伯父、叔叔或村子裡的長老出面。賠償金或食物會由馬洛同村的族人湊份子。當然,馬洛在日後必須償還族人。

你看,面對糾紛,傳統社會啟用的并不是暴力懲罰手段,而是補償制度。因為傳統社群的人們,一生的活動範圍可能很有限。發生矛盾的雙方往往認識,所以,大事化小對誰都好。

不過,傳統社會的補償制度,似乎意味着受害一方要做出更多犧牲。

戴蒙德在一個叫果堤村的地方,認識了一位朋友叫皮烏斯。皮烏斯跟他講了個事情,他說他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個村子裡,但是很多年前,果堤村和隔壁村發生沖突,皮烏斯的父親和哥哥都在沖突中身亡。一些果堤村村民拖家帶口臨時搬離走了。過了三十多年才回來。

是因為對方道歉了嘛?皮烏斯回答,是因為果堤村給對方送上了幾頭豬,和一些食物。雙方和解了。

戴蒙德很疑惑,為什麼受到傷害的一方反而給對方賠償呢?皮烏斯說,他們的目的并不是向對方索取補償。他們希望的是雙方能建立和平的關系,和睦相處,這樣他們才能無憂無慮地在果堤村生活。畢竟,對方有些族人以前也被果堤村村民殺害。所以,搞清楚誰對誰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維持一個長期穩定的關系。

你看,在面對沖突的時候,現代社會的法律能給我們确定的裁決。但不見得所有的事情都要對簿公堂,發生一些無傷大礙的摩擦,不妨參考傳統社會的做法。因為,一時的對錯最終會被長期穩定的關系抹平。

那如何修補受損的人際關系呢?

就馬洛這件事而言,比利的父親要的是馬洛的道歉,并希望他們了解他的損失和悲傷。馬洛的老闆把賠償金交給比利的父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孩子的生命很寶貴,相比之下那筆錢隻是垃圾。”這句話很有力量,它表達了馬洛一方對比利家人的心情感同身受。

你看,在傳統社會,修補人際關系最核心的動作是了解、尊重彼此的感覺。賠償金和禮物本質上是一種象征:象征甲方對乙方的歉意,象征甲方了解乙方的損失與痛苦。

第三部分

說完糾紛,我們再看一個現代社會的困擾,這就是養老。

在當下,養老問題被越來越頻繁地提起。按照“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業部人口司”公布的标準,65歲以上老年人所占比率決定了這個社會的老齡化程度。如果65歲以上的老人占社會總人口7%-14%,這個社會就處于“老齡化社會”;如果占比為14%-20%,說明這個社會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如果比率上升到20%,就是“超老齡社會”。

日本早在2015年,65歲以上人口就突破了30%,是全球老齡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發展基金會”2020年發布的報告,到2022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将達到14%,也就是說,我國很快就會從“老齡化社會”邁入“老齡社會”。

應對養老問題,現代社會給出的主要解決方案是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比如及時安排老人退休,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在全社會倡導尊重老人的價值觀等。

不過,問題好像并沒有得到解決。一方面,從全球人口的結構看,老齡化問題需要全人類共同面對。越來越沉重的負擔被分攤在每一位勞動者身上。另一方面,退休的老人們真的是在享清福嘛?現在有個詞叫“退休症候群”,很多退休後的老人,脾氣突然變差,身體也會變差,這說明退休的人也不開心。

那傳統社會是如何應對養老問題呢?

1976年,本書作者戴蒙德參與了一個研究課題,他要搞清楚,西南太平洋的倫内爾島上森林消失的速度以及植物的功能。

當地島民為戴蒙德詳細介紹了一百多種植物,哪些植物的種子、果實可供人食用,哪些人不能食用,哪些隻能由鳥類和蝙蝠吃。但有些植物很特别,島民強調這些植物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食用的,隻有“在hungi kengi之後才能食用”。

作者很好奇“hungi kengi”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經過這個環節,一些果實就會變得可以食用了?

當地島民隻知道這條規矩,但說不清楚為什麼。于是,他們帶着戴蒙德來到村子裡,見了一位老婆婆。這位老婆婆年紀很大,必須有人攙扶才能行走。她解答了作者的疑惑。原來“hungi kengi”是一個龍卷風的名字,這是倫内爾島遭遇過最大的龍卷風。

“hungi kengi”龍卷風出現在六十多年前,那個時候,老婆婆還是個少女。龍卷風襲來,夷平了倫内爾島上的森林,植物被蹂躏得滿目瘡痍。幸存的島民,為了充饑,不得不吃一些他們平時不吃的植物果實。這些果實就是所謂的“在hungi kengi之後才能食用”的東西。

這些果實之所以在平時不吃,或是因為口感很差,或是因為其中一些是有毒的,需要先處理,才能食用。這些都需要特别的知識。

幾十年過去了,全村隻剩這位老婆婆還掌握這些知識。如果倫内爾島再遭受一次巨大的龍卷風,村民是否能活下去,不至于餓死,就得靠老婆婆的記憶了。

你看,在傳統社會,好像人們從不焦慮“養老”的問題。老人在傳統社群中扮演着一個重要角色,這就是“知識的保存者”。現代社會的知識被保存在印刷品和互聯網裡,所有人可以随時随地查閱。但傳統社會的知識,主要靠人的記憶。閱曆豐富的老人,就像一個圖書館,他們的大腦裡儲存着應對各種難題的解決方案。

在很多中國傳統農村,年齡越大的老人承擔的責任越大。比如,夏天馬上要來了,村口的橋要不要加固維修一下?來了一群陌生人,村民要怎麼接待他們?村裡的婚喪嫁娶怎麼搞啊,大家都得問問村中長者的意見。

在傳統社會,人越老越是寶。照顧好老人,不僅是晚輩在回饋長輩的養育之恩,更是保證族群穩定存續的大事。

我們回頭來看一下“養老”這個詞。“養老”其實傳達了一種很鮮明的觀點,那就是我們把老年人當成被照顧、被看護的對象,他們似乎是純粹的資源消耗者。“退休年齡”就像一把劍,把人的一生劈成兩半,老王在64歲的時候還是單位的技術專家,一到65歲,老王好像突然失去社會價值,開始領退休金,要過晚年生活了。

傳統社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啟發,應對現代養老問題,最重要的其實是看到老人獨特的價值。老人在體力和敏捷度上沒法跟年輕人比,但老人經驗豐富,人脈更廣,思考問題更加周全慎重。所以,當老人年紀大了之後,不用統一強制退休,可以先聽聽他們的意願,是想頤養天年,還是繼續散發光熱。如果想繼續承擔社會責任,不妨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

在北京懷柔的一個農村,當地小學請來村裡的老手藝人,在學校開課,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剪紙、做燈籠、磨豆腐等。這些老手藝人可能并沒有上過學,一輩子靠手藝養家糊口。當他們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了,兒女們不見得學這些不賺錢的手藝。這些老人肯定沒想到,竟然能在人生的暮年走進學校,被人喊一聲“老師”。對社會來說,學校教育多了一門選修課;對老人們說,他們收獲了肯定和幸福。

結語

現代社會最大的進步,是劃清各種邊界,對我們遇到的問題,給出盡可能确切的答案。比如,中小學教育的目标是什麼?多大歲數可以領取養老金?聚衆毆打到底是治安管理問題還是犯罪問題?這些在現代都有答案。但明确的邊界也會限制解決方案的多樣性。傳統社會由于條件有限,無法對問題給出确切的答案,反而給問題的解決創造了很多可能。

最後再來看一下作者,賈雷德·戴蒙德。他是一位罕見的通才。戴蒙德的代表作是“人類大曆史三部曲”,其實他從小想當醫生,他的爸爸就是位出色的醫生。既然想要當醫生,按理說,他小的時候一定很喜歡讀醫學類的書。但他在訪談中提到,小的時候花費最多時間的是外語和音樂。因為他的媽媽就是一位擅長語言學的鋼琴家。大學畢業,戴蒙德拿到的是文學士學位,到博士的時候才轉成生理學和醫學。看起來,戴蒙德終于要開始他的從醫之路了。但他就職後,主要幹的工作竟然是觀察鳥類。再去查詢一下他的身份,竟然是地理學教授。

到這兒,不管怎麼說,他做的都是學術研究,“學者”這兩個字似乎能概括他。你繼續了解他,就會發現這還不對。他常年留着濃密的絡腮胡,背着旅行包,從二十多歲開始,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全球五大洲遊走,你看他又是個旅行家。

甚至有人開玩笑,戴蒙德為什麼那麼多能呢?或許,戴蒙德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由多人共用的ID。這個ID背後有頂尖的曆史學家、人類學家、生物學家、作家等各種牛人。

戴蒙德之所以能有那麼多成就,還有個解釋,是因為他從不被邊界束縛,就像那句玩笑話:“不想當旅行家的曆史學者不是好作家”。這或許也是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示:邊界給了我們确定性,但應對現代難題,不妨試着跳出邊界,在不确定性中思考答案。

撰稿:裴鵬程腦圖:劉豔導圖工坊

資料來源:得到APP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選購太湖珍珠的技巧是什麼
選購太湖珍珠的技巧是什麼
1、手感法。好的珍珠手摸有清涼之感,如果是仿的珍珠則摸起來隻有光滑感。2、牙咬法。優質的珍珠牙咬無光滑感,有凹凸感、沙感。而仿珍珠用牙咬則有光滑感,甚至局部還會脫落。3、直觀法。好的珍珠有自然的五彩光,同一串手鍊或者項鍊中中,珍珠的大小、形狀都會有些差異的,而仿珍珠形狀為球形,光澤形狀方面都非常統一...
2025-04-04
醬炒韭菜雞蛋的家常做法
醬炒韭菜雞蛋的家常做法
第一、韭菜收拾清洗幹淨,控幹水分,切成寸段。第二、雞蛋打入碗中,攪拌成雞蛋液。第三、碗裡放入一匙兒豆醬,兌少量的水,稀釋成醬汁。切好蔥,姜,備用。第四、鍋裡放入油加熱,油熱後放入攪拌好的雞蛋液,小火煎塌。第五、煎塌至雞蛋液凝固成餅狀後,把雞蛋滑開翻炒,然後放入稀釋好的醬汁。第六、醬汁炒出醬香味後,放...
2025-04-04
怎麼保養金珍珠飾品
怎麼保養金珍珠飾品
1、金珍珠不宜與化妝品接觸,不能放在化妝品的粉盒子裡,更不可放在密封的塑料袋裡,最好放在通氣的地方,這樣才能保持金珍珠的光彩。2、金珍珠尤忌油煙熏污,污漬油膩滲透進金珍珠層裡就會變色,這是因為金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酸性的和堿性的液體接觸金珍珠,會使它黯然無光。3、金珍珠飾物在佩戴後,可用軟牙刷沾...
2025-04-04
超好吃的絲瓜炒豆腐做法
超好吃的絲瓜炒豆腐做法
第一、取新鮮的小絲瓜四個,因為家裡吃飯人多,一般都選用的菜量就大些,吃飯人數少的話,量可以減半。把絲瓜放入洗菜盆洗淨,用刮刀去皮切掉兩頭待用。第二、這一步切絲瓜,我選用的是滾刀切法,把絲瓜如圖斜切一刀,再把絲瓜換個方向在切,這樣如圖把所有絲瓜切完待用,這個最好不要切薄片,因為絲瓜容易出水,我用滾刀法...
2025-04-04
和女孩聊天的套路
和女孩聊天的套路
第一、聊女孩感興趣的話題和女孩聊天,要多聊女孩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聊聊時尚、明星、影視、愛好等,這些都是女孩普通感興趣的方面,會聊得比較輕松,氣氛好。第二、三思而後說和女孩聊天,要多想少說,說之前,先在腦中想一遍,感覺可能會令女孩不愉快的話不要說,語速盡量放慢,這樣,可以有較多的時間思考下一句要說的話...
2025-04-0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