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
《雲南日報》“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總欄目
“領航中國·雲南篇”子欄目
聚焦獨龍江鄉
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
秋雨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孔當村的地裡,一顆顆小草果泛着紅色,芬芳撲鼻。
草果 李秋明 攝
“我們的草果管理還不到位,看天吃飯的觀念還根深蒂固。雨天,清溝要及時,多立一些扶杆,不然,草果倒了,會影響收成的。”蹲在草果地裡,細細查看草果生長情況,了解村民日常管理方式方法,老縣長高德榮叮囑孔當村村組幹部,搞種植不能隻會苦幹,要結合地形地貌和種植物生長情況,多琢磨一些有效的後期管理辦法,提高收益。
離開孔當村,高德榮又趕往馬庫村。今年6月,因持續暴雨,馬庫村發生自然滑坡,公路被毀壞,高德榮一直惦記在心,經常跑去看架橋修路情況。
“路是獨龍江鄉生産生活的生命線。道路不通,生活物品運不進去,農産品運不出去,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高德榮說。
過去的獨龍江,群山環繞,雪山阻隔。如今,獨龍江鄉所有村組通公路,修建了十幾座跨江橋梁,獨龍族群衆行路難、過江難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獨龍江鄉白來感恩大橋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那麼關心獨龍江,關心獨龍族人民,我們有責任把獨龍江建設得更好,讓獨龍族人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高德榮與馬庫村“兩委”班子談心,一起重溫2014年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将貫通時的重要批示精神,回憶2015年考察雲南時在昆明親切會見貢山縣幹部群衆代表的場景。勉勵大家接續奮鬥、鼓足信心,齊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
獨龍江公路隧道 資料圖 怒江州委宣傳部 供圖
“一一與我們握手,和藹可親,大家心裡暖意融融,幸福滿滿。”回憶起那個終生難忘的時刻,高德榮滿臉幸福。
“‘獨龍江鄉離邊境有多遠?’‘農民人均收入是多少?’‘董棕粉有什麼作用?’‘獨龍牛大不大?’問得很細緻,對獨龍族群衆生産生活非常關心,我感到的心和我們的心在一起。”高德榮說。
“的深切關懷,激勵着獨龍族幹部群衆在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道路上奮力前行。”高德榮說,今天的獨龍江,正在邁上跨越發展新征程。生态環境持續向好,森林覆蓋率高達93%,綠色産業蓬勃發展,戶均存款超過5萬元,115公裡邊境線平安和諧,1142戶群衆和黨政軍警同心協力固守邊關;鄉村旅遊業方興未艾,成功創建怒江州首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最美鄉村”“美麗庭院”遍地開花,獨龍族群衆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俯瞰獨龍江 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脫貧隻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2019年4月10日,時隔5年,再次給獨龍江鄉群衆回信,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這讓高德榮倍感振奮,時常奔波在獨龍江鄉的村落寨頭、産業建設基地和文化旅遊項目工地上。
“幸福生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苦幹實幹巧幹,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高德榮說。這10年,是獨龍江鄉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獨龍族群衆幸福感、獲得感最強的10年。富民産業遍布每一個村寨,僅草果産業一年就收入2044萬元。738畝重樓、234.5畝靈芝、11250箱獨龍蜂、7.2萬羽獨龍雞和1153頭獨龍牛……生态富民産業讓獨龍族群衆經濟來源越來越多樣化。
在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獨龍族婦女李元梅在喂雞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換乘系統、AAAA級旅遊景區、35千伏聯網工程、珍稀特有魚類種質資源保育中心、克勞洛原始部落旅遊特色村……鄉村振興路上,獨龍江鄉一個個強鄉富民項目落地生根。
“我們要牢記的囑托,把獨龍族群衆對中國共産黨、對的感恩之情化為一心一意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生态保護好、産業發展好、民族團結好、邊疆穩定好、經濟發展好。”高德榮堅定地說。
來源:雲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