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現代标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漢語不等同于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主要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以利社會交際,與人民使用傳承方言并不矛盾。
2、語音方面,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基準,而不是“以京音為主、也兼顧其他方音”,語音标準是就整體而言,并非北京話每個音都是規範和标準。國語、普通話、華語三大系統内部還存在“标準口音”和“非标準口音”的區别。從這個角度上說,漢語标準語構成了漢語的一種大類“方言”。即使是标準,三地也有區别,如“消息”一詞。大陸“息”讀輕聲,台灣讀二聲,新馬同台灣(如同“休息”的“息”字讀音,音同“席”)。國語的情況與之相似:老派國語、新派國語都是被視為标準的;華語的情況則有些不同。學習普通話及口音的有無與出身地域與教育程度有相當關系。不标準的普通話古稱“藍青官話”,藍青即是暗指發音夾雜方言口音。标準口音和非标準口音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以普通話為例:最嚴格定義的“标準口音”是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發音。如果按照這個标準,中國絕大多數漢語使用者,包括許多播音員,其普通話都是帶有口音的。但事實上,許多人普通話的發音方式和口音用詞上偶爾違反了“中國國家語言文字标準”。明顯受方言或其它語言影響的普通話,一般都會視為帶有口音。例如,聲調系統與普通話聲調系統差異過大,或有過多的字發音不準。但台灣地區的取音不同于大陸地區,如垃圾、崖,中華民國國語文讀“樂色”、“ㄧㄞˊ yai2”,大陸普通話讀“拉機”、“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