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R
對于熱愛咖啡的朋友們來說用虹啡不僅是一種生活樂趣,更是一種享受。由于其特别是虹吸壺一款帶有實驗器皿味道且動手樂趣強的咖啡壺,做出一杯咖啡,猶如做一個化學實驗般令人興奮和期待。今天和象耳一起來進行虹吸壺的流程解析吧~
1840 年,一隻實驗室的玻璃試管,扣動了虹吸式咖啡壺(Syphon)的發明闆機,英國人拿比亞以化學實驗用的試管做藍本,創造出第一支真空式咖啡壺。兩年後,法國巴香夫人将這把造型有點陽春的壺加以改良,大家熟悉的上下對流式虹吸壺從此誕生。
虹吸式咖啡壺在法國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始終沒有等到紅透半邊天的好機運。
虹吸式咖啡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總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在台灣的咖啡發展曆史中,虹吸式咖啡壺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所謂意大利式濃縮咖啡大行其道,相較之下這種虹吸式咖啡壺需要較高的技術性,以及較繁瑣的程序,在如今分秒必争的工商社會裡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是虹吸式咖啡壺所能煮出咖啡的那份香醇是一般以機器沖泡的研磨咖啡所不能比拟的。
一般人經常對它是一知半解,甚至帶有錯誤的印象,通常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是有人對它戒慎惶恐,另一種說法呢?就是認為使用虹吸式咖啡壺不過是把水煮開、咖啡粉攪一攪就好了;除此之外有人認為虹吸式咖啡壺看起來很危險的樣子,其實隻要是不當的操作每一種咖啡的煮法都有隐藏的危險性。
原理
虹吸壺雖然有虹吸式的别名,卻與虹吸原理無關,而是利用水加熱後産生水蒸氣,造成熱脹冷縮原理,将下球體的熱水推至上壺,待下壺冷卻後再把上壺的水吸回來---聽起來很玄嗎?
也有不少人是喜歡虹吸式煮法那種帶有一點實驗室味道的精确感。看着水沸騰時上升,萃取成黑色的咖啡下降,一步一步都控制在煮咖啡的人手中。使用意大利咖啡機往往要把部分過程交給一個機器,虹吸式咖啡好像更能滿足一些喜歡自己動手的DIY的人。
虹吸壺沖煮咖啡步驟
将下壺裝入熱水,将濾芯放進上壺,用手拉住鐵鍊尾端,輕輕鈎在玻璃管末端。注意不要用力地突然放開鈎子,以免損壞上壺的玻璃管。虹吸壺最少可以煮1杯,但是因為煮一杯咖啡水量太少,同時底部又有水會稀釋咖啡,所以,我們在煮一杯咖啡的時候,12g粉也可,感覺淡 可以按12g粉配比120ml水。
将酒精燈點燃,把上壺斜插進去,讓橡膠邊緣抵住下壺的壺嘴(放心,上壺不會摔下來的)使鐵鍊浸泡在下壺的水裡。接着燒水,等待下壺冒出連續的水泡。
待水完全上升至上壺以後,先别急,稍待幾秒鐘,等上升至上壺的氣泡減少一些後再準備倒進咖啡粉。
倒入磨好的咖啡粉,用攪拌竹匙左右撥動,把咖啡粉均勻地撥開至水裡。第一次攪拌的同時開始計時。攪拌動作要輕柔,避免暴力攪拌。如果是新鮮的咖啡粉,會浮在表面形成一層粉層,這時候需要将咖啡粉攪拌開來,咖啡的風味才能被完整萃取。正确攪拌動作是将竹匙左右方向撥動,帶着下壓的勁道,将浮在水面的咖啡粉壓進水面以下。
第一次攪拌後,計時三十秒,作第二次攪拌,再計時二十秒,作最後攪拌,即可将酒精燈移開。拿事先準備好的(已擰幹的)略濕抹布,由旁邊輕輕包住下壺側面,勿使濕布碰觸到下壺底部酒精燈火焰接觸的地方,以防止下壺破裂。這個時候可以看到上壺的水被快速地拉至下壺。如果你的咖啡夠新鮮,此時下壺會有很多淺棕色的泡末.
攪拌的目的是讓短時間内讓咖啡粉均勻地散開,讓咖啡粉和水充分接觸,溶解出可容性滋物。順時針畫圈攪拌,一個是壓,一個是攪,能讓咖啡粉充分散開;每一遍攪拌的次數約在3-5下,視情況而定—也就是說,如果三下咖啡粉已經散開了,就不用在繼續攪拌了。
這裡要說一下如果是可以調節火力大小的瓦斯爐類加熱源,當水煮開後,需要将火候調整到适當的大小,火太大咖啡容易焦掉,火太小溫度不夠萃取不足,甚至上球的水會回流到下球,适當的火候大約是火焰接觸到下球的面積約一元硬币的大小。
如果是用的器具自帶的酒精燈,那麼建議一開始就把燈芯調整到适當的大小,持續進行加熱;加熱溫度恒定,萃取率更高。
光波爐加熱,剛開始要開到最大,把上壺斜插入上面;但不要豎直插上,等水全部上去後把旋鈕調整在一點位置,進行萃取咖啡。
咖啡被吸至下壺後,一手握住上壺,一手握住下壺握把,輕輕左右搖晃上壺,即可将上壺與下壺拔開來。把咖啡倒進溫杯過的咖啡杯,然後享受享受這杯您親手調理的香醇咖啡吧!
注意
用虹吸壺沖泡咖啡,有比濾泡式平淡的傾向,因為上壺的管中有一部分水不流到上壺與咖啡粉接觸。此外,因有酒精燈一直加熱,偏向高溫萃取,因此容易使苦味或者澀味過度抽出而變強。解決的方式是攪拌咖啡粉或者徹底控制萃取時間。
用虹吸壺做完咖啡後,需及時清理,特别是濾布,需妥善保存。
(文章由象耳咖啡整理提供,轉載請标注)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