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前255年),亦作範且,或誤作範睢,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省芮城縣)人,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戰略家、外交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封侯後稱為“應侯”。範雎是秦國曆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輔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始皇、李斯統一帝業。李斯曾高度評價範雎:“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範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因被誣陷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緻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随秦國的使者王稽逃入秦國。
公元前271年,範雎求見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張應該與齊國等據秦較遠的強國保持良好關系,同時将秦國東出首先要面對的韓、魏、趙作為秦國兼并的首要目标,得到秦昭王的肯定,秦昭王拜範雎為客卿。秦國此時實際掌權的是魏冉。穰侯魏冉、華陽君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後的弟弟,而泾陽君、高陵君都是秦昭王的同胞弟弟。穰侯擔任國相,華陽君、泾陽君和高陵君更番擔任将軍,他們都有封賜的領地,由于宣太後庇護的緣故,他們私家的富有甚至超過了國家。穰侯魏冉還貪心不足,到處征伐,等到穰侯擔任了秦國将軍,他又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壽,想借此擴大他的陶邑封地。前266年,範雎提醒秦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在範雎的支持幫助下,秦昭王遂廢太後,并将國内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範雎為相。
範雎為人恩怨分明,睚眦必報。掌權後在魏國時受到的打擊,先是羞辱來秦國的魏使須賈,之後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幫助自己逃出魏國的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将,王稽出任河東郡守。凡是以前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他都散家财物給予酬謝。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在範雎“遠交近攻”策略下,秦軍大舉東出北進,首先進攻趙國。趙國老将廉頗率趙兵迎敵,秦、趙兩軍相持于長平。秦兵雖然勇武善戰,怎奈廉頗行軍持重,堅築營壘,遲遲不與秦兵決戰。如此一來,兩軍相持近兩三年,仍難分勝負。秦國君臣将士個個焦躁萬分,卻又束手無策。範雎于是施展反間計,遣一心腹門客,從便道進入趙國都城邯鄲,用千金賄賂趙孝成王左右親近之人,散步流言道:“秦軍最懼怕的是趙将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有為且精通兵法,如若為将,恐難勝之。廉頗老而怯,屢戰屢敗,現已不敢出戰,又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趙王聞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戰,廉頗仍行“堅壁”之謀,不肯出戰。趙王對廉頗先前損兵折将本已不滿,今派人催戰,卻又固守不戰,不能驅敵于國門之外。于是輕信流言,頓時疑心大起,竟不辨真僞,匆忙拜趙括為上将,賜以黃金彩帛,增調20萬精兵,持節到前線替代廉頗。趙括為趙國名将趙奢之子,确也精通兵法。但徒讀經文書傳,不知變通,隻會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而且驕傲自大。還把趙王所賜黃金、财物悉數藏于家中,日日尋思購買田宅。趙括來到長平前線,盡改廉頗往日約束,易置将校,調換防位,一時弄得全軍上下人心浮動,紊亂不堪。範雎探知趙國已入圈套,便與昭王奏議,暗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将軍,火速馳往長平,并約令軍中:“有敢洩露武安君為将者斬!”白起是戰國時期無與倫比的久經沙場的名将,一向能征慣戰、智勇雙全。論帥才,趙括遠不能與白起相比,論兵力,趙軍絕難與秦兵抗衡。範雎之所以秘行其事,目的就是使敵主将松懈其志,以期出奇制勝。兩軍交戰,白起佯敗,趙括大喜過望,率兵窮追不舍,結果被秦軍左右包抄,斷了糧草,團團圍困于長平。趙軍陷于重圍達46天,糧盡援絕,士兵為了填飽肚子自相殺戮以取食,慘不忍睹。趙括迫不得已,把全軍分為四隊,輪番突圍,均被秦軍亂箭擊退,趙括本人也被亂箭射死。長平一戰,秦軍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俘虜趙兵40餘萬,白起命令除年老年幼者240人放還外,其餘全部坑殺。
這次戰役,秦軍先後消滅趙軍45萬,大大挫傷了雄踞北方的趙國的元氣,使其從此一蹶不振。戰後,秦軍乘勝進圍趙都邯鄲。雖曾有趙國名士“毛遂自薦”,赴楚求援,又有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也隻能是争一時之生存,無法挽回趙國敗亡的厄運。
長平之戰,在秦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秦與關東六國的戰争,如果說秦惠文王時還處于戰略相持階段的話,至此則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此後,雖有龐緩組織的最後一次趙、魏、韓、楚、燕五國合縱抗秦,但也僅僅是困獸猶鬥而已。
範雎晚年舉薦蔡澤接替自己的相位,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