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各級各類學校基本實現2月底前不開學,3月初開展在線教學。這雖然是面對特殊疫情的緊急措施,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但也是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情況。全國中小學學生有1.8億,如此大規模地開展在線教學,不僅我國史無前例,在全世界也沒有先例。
本文作者、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曉哲
為什麼要用“線上教學”的方式?一方面,互聯網技術已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另一方面,客觀來說,如今的中小學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各類校外輔導機構,這些機構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無法進行線下教育,必然轉向線上教育。
于是,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學校的教師們都紛紛開始準備起來。一線教師在短時間内學習大量教學工具、線上平台、技術操作,等等,甚至添置、整合各種設備。
可愛而又敬業的老師們開始準備三月份的在線教學,接受市區校層面的在線教師培訓,或是先和學生試一試遠程連接,為學生們準備一些在線拓展課程。教師們的心裡既有擔心,又有興奮,既有焦慮,又有勇氣。
然而,慢慢地,大多數教師開始發現,在線教學所需要的技術并不複雜,而真正讓他們擔憂的是:學習質量難保證、學習進度難掌控、學習任務難組織、學習效果難評價、核心素養難提升,這些教育教學最本質的問題開始凸顯。
我曾想過中小學在線教學的諸多可能性,卻萬萬沒有想到過,因為疫情,所有中小學都要“趕鴨子上架”去試一試在線教學。
對于那些平日裡,完全沒有使用過在線平台進行教學的師生,肯定是沒那麼快能适應的。再加上各種培訓準備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必然會出現很多新問題。但是,問題總歸是會出現,并且很多問題會得以解決。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就能把中小學在線教學實現出應有的教育理想。
由于可能出現一湧而上造成網絡癱瘓的可能,各地相繼出台了不鼓勵所有教師直播,主要采取全省或全市統一電視直播為主的方式。這種方式有一定好處,不容易出錯,沒有技術不穩定的壓力。
然而,這種電視直播的方式恐怕隻能作為備選方案。大部分的學校不太可能統一采取看電視的方式,全市或全省統一觀看統一的教師上課,即使貫徹落實了,學生學習效果也非常有限。
采用電視進行教育已經被大量實證研究證明是低效的,或是無效的。因此,本次疫情特殊時期,才需要采用電視結合線上教育的方式,或是其他更靈活的方案。
中小學在線教育并沒有那麼簡單,需要我們換一種視角去設計在線課程教學。
它不是簡單地将線下課程搬到線上,也不是簡單的遠程題海戰術外加線上答疑。線上教育有自身的鮮明特點,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所在。例如:更豐富的學習信息來源,更多元的師生交互,更真實的社會學習環境,更多樣的數字化創造。
鼓勵學生進行一次直播分享,進行一次視頻錄制,組織一次在線同步編輯,撰寫一篇博文,開通一個學習空間,完成一次信息簡報,撰寫一份小組項目報告,等等。這些新的方式如何融入課程教學之中。
在線學習,跳出了原本學習方式的小格子,卻被我們自己的思維大格子所束縛。
學校和學習的“圍牆”暫時沒有了學生在家裡接受學校的教育方案,但也不排除受到校外輔導機構在線課程的沖擊。學校無法再将學生束縛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這考驗着學校的教學水平與管理能力。在線課程的“戰場”還遠沒有開始,各種在線課程将如何吸引學生、吸引家長。
當然,有些在線課程是糟粕,我們應該懂得判斷和摒棄。也有些課程非常優秀,學習效果非常好,但又是一些不符合國家課程标準的課程,我們也需要選擇舍棄。
但還有更多更加優秀的在線課程,将會在這一次被發現、被喜歡、被熱愛,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在線課程。我們也期待,教育人有更廣泛的合作。
3月份,大多數家長都複工了,很多孩子都是自己居家學習。即便遠程視頻,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樣監督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需要成長為真正的學習者。學習的自由度被放大了,學習的時間被靈活化了,學習的選擇多元了,師生的互動多向了,學生要學會如何在數字化環境中學習。
我們很多人缺少在信息時代判斷信息真僞的能力。很多人在不驗證信息真僞的情況下就轉發信息、表達情緒。我們也有很多人并不擅長在信息時代獲取信息、加工整合、遷移應用,缺少數字化表達與創造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并沒有給他們太多數字化學習的機會。我們的學生,缺少的不僅僅是信息素養,而是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這一步或早或晚,在線教育将以怎樣的方式,能否促進學習者走向終身學習者呢?
我們并不想美化在線教育,在特殊時期,在線教育就此到來。然而,我們更希望這一次的在線教育不僅僅是短期的應急,而是促進更長遠的轉變。
相關閱讀:
三套工具組合助力教師在家有效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丨“防疫有我”
華東師大副研究員徐顯龍:避免線上教學掉入技術“陷阱”丨“防疫有我”
編輯:關中小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