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喀什湖(哈薩克語:Балқаш Көли,俄語:Озеро Балхаш),世界第四長湖,位于亞洲中部,東西長605千米,寬9-74千米,面積1.82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
巴爾喀什湖在世界上的位置
巴爾喀什湖為漢代以來古代中國西北邊境的天然分割線,中國古稱夷播海,曆朝曆代中國西北民族活動的地方,曾是中國與俄國的界湖。
曾經的界湖-巴爾喀什湖
1864年中國和俄羅斯帝國簽訂不平等的《勘分西北界約》以後,巴爾喀什湖正式脫離中國,蘇聯解體以後巴爾喀什湖歸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分離前後的巴爾喀什湖
2021年9月消息,航天員劉伯明拍攝的巴爾喀什湖。
航天員劉伯明拍攝的巴爾喀什湖
曆史淵源
西漢時期,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設有中國政府的行政機構。西漢時,居住在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及帕米爾地區的是烏孫、大宛、無雷等。根據 《漢書》 記載,武帝元狩年間,張骞作為中國政權代表到達了烏孫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王朝在烏壘 ( 今輪台縣 )設立了西域都護府,管轄範圍包括上述廣大地區在内,有效地推行西漢中央政府政令。
東漢末年,中原對于西域的控制日漸松弛,該地區曾經臣服于中央王朝的西域各國和部落首領開始了各自為政的無序狀态。
隋朝時期,該地區主要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
唐朝建立後,中國在該地區設立了最高軍政機關安西都護府。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由高仙芝和李嗣業率領的中國軍隊在中亞的怛羅斯被阿拉伯聯軍殲滅,唐朝在西域的勢力消失,中原王朝再次無力控制該地區,這一時期來自西亞中東的一些信奉伊斯蘭教的勢力和部落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元明時代成為一些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突厥部落的領地。
16世紀初,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屬哈薩克汗國統治。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被殺後,清朝政府再次正式接管這一區域,1762年,重新設立軍政機構伊犁将軍管理上述區域。
18世紀中葉,沙俄開始入侵哈薩克草原和原屬伊犁将軍管轄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19世紀中葉,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将中國西境的3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泊和伊塞克湖,連同周圍廣大地區,共達44萬多平方千米的領土占為己有。
1991年,蘇聯解體後,該湖變成哈薩克斯坦領土。
哈薩克斯坦全國行政劃分
地理環境巴爾喀什湖的地理形象:像一條漫長的藍色玉帶。巴爾喀什湖流域地形東南高而西北低,東部和南部是天山山系的阿拉套山、婆羅科魯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哈爾克山、克特綿山、昆格阿拉套山和外伊犁山,西南部是楚伊犁山,西部地形較低,是别特帕克達拉草原,北方則為哈薩克斯坦丘陵,中央是沖洪積、湖沼平原和沙漠,流域最高為汗騰汗格裡峰(海拔6995米),最低處巴爾喀什湖,是諸河尾闾。
巴爾喀什湖周邊區域圖
薩雷伊希科特勞半島烏澤納拉爾水道把巴爾喀什湖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巴爾喀什湖為鹹水湖,西巴爾喀什湖為淡水湖。
巴爾喀什湖方位圖
巴爾喀什湖鹹淡水域圖
東巴爾喀什湖由卡拉塔爾河、阿亞古茲河、阿克蘇河和列普西河補給;西巴爾喀什湖由伊犁河補給。伊犁河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地表水資源量占該湖流域總水量的79.9%。
巴爾喀什湖水系圖
巴爾喀什湖又稱七河地區。主要由七大河流彙入而成,分别是伊犁河、卡拉塔爾河、哈薩克阿克蘇河、列普瑟河、阿亞古斯河、楚河、塔拉斯河。
七河地區流域區域圖
七河地區流域圖
其中楚河和塔拉斯河在前蘇聯時期因為用水過度已經斷流,現在隻有5條河了。
我國的伊犁河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被殺後,清朝政府正式接管這一區域,1762年,重新設立軍政機構伊犁将軍管理上述區域。
18世紀中葉,沙俄開始入侵哈薩克草原和原屬伊犁将軍管轄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19世紀中葉,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将中國西境的3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泊和伊塞克湖,連同周圍廣大地區,共達44萬多平方千米的領土占為己有。
清朝伊犁将軍管轄範圍圖
然而,不管怎樣,巴爾喀什湖都如同帕米爾高原呵護着新疆塔裡木盆地一樣,呵護着新疆北疆的土地——從地圖上看,阿爾泰山山脈和天山山脈并沒有像昆侖山脈與天山山脈把新疆南疆呵護起來一樣,而是讓新疆北疆更像喇叭狀,如此,巴爾喀什湖更像一道水做的長城,亦像護衛中國西北邊疆的戰士擔當着對我們的疆域的護衛。
我國西北疆域地理地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