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篇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篇
更新时间:2024-11-26 15:42:28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篇(我們的二十四節氣)1

在寒潮與秋雨中,秋天的第五個節氣來到了,10月8日,寒露節氣。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古人觀察到,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貝殼的條紋及顔色與雀鳥羽毛相似,古人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有黃華,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菊花,是秋天标志性的植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典型意義的植物。菊花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人的書寫裡的?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的《離騷》應該是最早書寫菊的詩歌。”湖北省圖書館古籍與地方文獻部的潘玲博士說,“這裡的菊是可食用的,它是香草,同時有美的形狀,美與實用兼備。中國古典美學倡導‘盡善盡美’,菊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美善合一’的原則。”

潘玲介紹,文獻記載裡的菊,大緻有兩個脈絡:在醫家、民俗記載中,菊因其實用性,入藥、入酒,祛病延年,辟邪長生;文人書寫中,菊因其花期、姿态,被賦予高潔、脫俗等特質。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總結:“菊,花之隐逸者也。”菊的這一特質是由陶淵明發揚的。歸于田園的陶淵明,偏愛菊花。他的多首詩歌裡,菊都是主角。“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潘玲說,這些詩作讓采菊東籬的詩人形象和不慕名利、真實自得的超然境界互映,成為文人的理想。

唐代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典雅》中說“落花無語,人淡如菊”。“菊未必‘淡’,是詩人在詠菊中寄托自己的真情,成為幽雅貞靜、安苦守節的象征。”潘玲說。

自陶淵明後,大量文人以菊為題,以菊類比君子的潔身自好。“不是花中最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晴”(唐·白居易《詠菊》);“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轼《贈劉景文》);“甯可枝頭抱香死,不随黃葉舞秋風”(宋·朱淑真《黃花》)。

原産于中國的菊,在世俗生活中是另外的風景。潘玲介紹,宋代《夢梁錄》裡記載,南宋臨安城從宮中到富戶、中人之家,都要買菊、賞菊,當時培育出的菊花有七八十種,香氣持久,白色花瓣黃色花蕊的品種最受歡迎。清代文獻記載,京城裡新開的店鋪堆菊花山招攬生意;乾隆年間廣東中山就有菊花大會。不論是超然的文人理想,還是熱鬧的市井時令,菊花與人的密切關系,正是美善合一的不斷傳承。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 通訊員 竺佳怡)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