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23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見習記者嚴曉瑜)“家門口有好學校”是很多家庭的期盼,為了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上海将如何加強教育資源配置?9月22日,在上海舉行的“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對此表示,這些年,上海堅持抓好基本辦學條件和内涵發展均衡同步發力,多措并舉促進基礎教育城鄉一體、優質均衡。
2014年,上海成為全國第一個整體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認定的省份;2020年底,上海率先總體達成《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事業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指标,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繼續處于全國領先位置;城鄉和校際辦學差距持續縮小,2021年上海市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達标率的城鄉差距較2014年下降約50%,部分學科實現城鄉基本持平。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嚴曉瑜 攝)
“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根本之策在于辦好家門口的學校。”王平介紹道,上海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着力——
促進義務教育五項标準全市統一,保障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均衡
王平表示,2015年,教育等九部門聯合出台《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實施意見》,着力促進義務教育學校基本建設、設備配置、信息化建設、教師配置與收入标準、生均經費等标準上海全市統一,并于2020年如期實現。
近期,教育等七部門又出台了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五項标準”,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對接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所需,發揮校園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使用效益和服務能級,為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提供更有力保障。
創新義務教育内涵發展機制,多層次提升優質均衡水平
上海圍繞辦好家門口的學校,重點遴選128所相對薄弱公辦初中,實施“強校工程”,推動了280餘名特級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流動到最薄弱學校任教任職,以“強管理”“優師資”等舉措,初步探索了“不靠政策靠創新、不靠生源靠師資、不靠負擔靠科學”的學校優質均衡發展新路子。
圍繞縮小校際辦學差距,上海出台緊密型學區和集團建設實施方案,建設了57個緊密型學區和集團,多措并舉推動學區和集團内師資力量、課程教學、校本教研、學校管理等共建共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跨校流動。圍繞縮小區域差距,推行中心城區優質品牌學校托管郊區薄弱學校,實現了學生成長、教師發展、教學質量、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等快速進步。
推動熱點難點任務改革攻堅,營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良好生态
近年來,上海推行義務教育“公民同招”和民辦學校“超額搖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擇校焦慮,優化了義務教育生态。落實“雙減”政策,課堂教學提質增效,作業設計與實施更科學,課後服務資源供給更豐富,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大幅壓減。
同時,上海聚焦以數字化賦能優質資源共享輻射。架構覆蓋各學段的空中課堂,集聚申城優質師資錄制1.2萬餘節優質課程,并依托全媒體平台與線下課堂播放。研發線上資源賦能線下教學的“課堂教學1加1”等應用場景,探索大規模因材施教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