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修三世方能“同船共渡”;情定三生才可“白頭偕老”。也許這是宿命,信不信由你。
說到“白頭偕老”,這是人生婚姻恒古不變的話題,也是婚姻的至高境界,是對婚姻的終極渴望。大多數人認為,隻有達到了這個境界,才能稱得上是最完美的婚姻。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裡,在錯綜複雜的婚姻理念支配下,多少人卻不以為然。曾幾何時,“白頭偕老”已成為他們不屑一顧的“苦行僧”。他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為什麼一踏進婚姻殿堂,就非要來個“白頭偕老”的期許?他們認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未必是最好的結局;“一刀兩斷,相忘于江湖”也未必不是最佳的抉擇。
戰國時期的莊子,在《大宗師》一文中,提出了一個非常獨到的見解,他說:“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意思是說,泉水幹涸了,兩條魚相依于陸地。彼此用嘴裡呼出的濕氣來維持生命,苟延殘喘。與其這樣在死亡邊緣互相扶持,還不如各自痛快的離開,回到大海,相忘于江湖,以各得其所。莊子這一理論,用于我們的婚姻,不無道理。
君不見,在漫長的婚姻路上,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很多人步入婚姻殿堂後,不久便發現,曾經的山盟海誓,曾經的甜言蜜語,曾經的恩恩愛愛,已成為空中樓閣。什麼的“白頭偕老”,什麼的“相濡以沬”統統成為泡影。夫妻之間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不共戴天。成了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更有甚者,還成了仇人。生活上,有的是萬般無奈的苟且,是折磨,是痛苦。什麼的互相包容,什麼的互相理解,什麼的互相體貼,已蕩然無存,家暴也接二連三。多少人被逼走到了痛不欲生的境地。緣分都到了盡頭,還有什麼的“白頭偕老”!
竊以為,白頭偕老,其實是一種期許。期許婚後生活的相依為命,相濡以沫;期許夫妻相處的琴瑟和鳴,伉俪情深。相信,每一個已婚的人都有這種渴求。如果在愛情中,已經到了“相濡以沫”才能存活下去的地步,就千萬别去追求那所謂的“不如相忘于江湖”。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相忘于江湖”不容易做到,而帶給你的将是新一輪的困境,導緻難以挽回的敗局。看來,還是“白頭偕老”最能安撫情侶那顆浮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