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撫仙湖,湖水晶瑩剔透、清澈見底,古人稱為“琉璃萬頃”,位于玉溪市澄江市、江川區、華甯縣之間,湖北端距昆明最近52公裡,是全省重要的休閑、旅遊、度假目的地。撫仙湖是我國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2深淡水湖泊,屬南盤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蘆形,流域徑流面積1053km2 (含星雲湖378km2 )。
2、撫仙湖湖面海拔高程為1722.5m時,水域面積約216.6km2 ,湖長約31.4km,湖最寬處約11.8km;湖岸線總長約100.8km,最大水深約158.9m,平均水深約95.2m,相應湖容約206.2億m3 ,水質為Ⅰ類。 入湖河道梁王河、東大河、馬料河等52條,間斷性河流和農灌溝53條,多年平均入湖徑流量16723萬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約9572萬m3 。撫仙湖—星雲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後,撫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撫仙湖向星雲湖輸水,其餘時段兩湖獨立運行,遇較大洪水時向海口河排洩。 撫仙湖流域植被以草叢、灌叢、針葉林等次生植被為主,森林覆蓋率27.03%。流域内植樹造林合格面積約16.4萬畝,退耕還林約9.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96.2km2 。徑流區現有水土流失面積208.8km2 ,占總面積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達34.56萬噸。蓄水量相當15個滇池和6個洱海,占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總蓄水量的68.8%。
3、撫仙湖的美離不開撫仙湖的清澈湖水,早在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中就有“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渾濁,惟撫仙湖最清”。
4、撫仙湖的形成,大約起始于地質年代第三紀末,是雲貴高原擡升過程中形成的斷陷型深水湖泊。約300萬年前,因地殼大變動,喜馬拉雅山脈的突起,引起了一系列斷層貯水及岩石熔蝕,造成了雲南高原群山中衆多的湖泊,撫仙湖就是那時形成的湖泊。在曆史上,撫仙湖早有記載,稱“大池”,唐宋之際因羅伽部落居澄江,稱“羅伽湖”。 撫仙湖的名字還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相傳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肖、石二仙到人間巡查,來到滇中,隻見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兩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返回,日久天長變為兩塊并肩搭手的巨石,永遠站立湖邊。過去湖東南方有兩石在湖中并肩搭手倚立,據說就是肖石二仙,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在湖上駕舟遙望,還能若隐若現地看到兩仙人在觀賞,為留其迹,故名“撫仙湖”。 相傳撫仙湖沒有這麼大,緊挨湖邊有一座繁華的縣城。後來因為蛟龍和仙人決鬥,把澄江城的地柱撞到了,澄江城就陷落下去,成了一片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