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德國全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人作為德國的主體民族占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德意志民族是古代日耳曼人中一些部族經過長期融合形成的。日耳曼人最早是古羅馬人對生活在萊茵河、易北河一帶所有民族的統稱。斯拉夫人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羅斯人、波蘭人等不同民族,而日耳曼人這一概念之下也囊括了法蘭克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盎格魯人、薩克森人......
公元3世紀以後日耳曼各部落如潮水般湧入到羅馬帝國境内建立起一系列國家。這些日耳曼人國家中最強大的當屬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在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大部分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和低地國家以及意大利的一個地區和許多邊界地區。公元843年8月查理曼大帝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簽訂條約将查理曼帝國的疆土分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這三個國家。
西法蘭克王國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法蘭西,中法蘭克王國逐漸演變成為意大利,東法蘭克則演變成為了德意志。東法蘭克王國在發展過程中其内部進一步分化形成了許多公國。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薩克森、士瓦本、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等等。公元919年薩克森公國的亨利一世公爵被各公國推舉為“德意志國王”。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于公元962年2月2日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奧托一世開創的這個帝國被稱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這個所謂的帝國實際上不過是諸侯割據的松散聯盟。德意志境内一度出現過390個公國、侯國、貴族領地、騎士領地割據一方的現象。因此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評價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說:“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并不能像中國古代的皇帝那樣控制自己的帝國,因為他的權力受到地方封建領主和教會勢力的制約。
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羅馬教廷與歐洲各國的封建領主、騎士發動了對伊斯蘭世界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戰争。在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期間誕生了一種特殊的軍事組織——騎士團。騎士團的成員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侶,但他們實質上是打着宗教聖戰旗幟的軍人。騎士團直接聽命于羅馬教皇,而不受各國世俗的皇帝或國王管轄。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先後湧現出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不受世俗皇帝或國王管轄的騎士團本身就是一種武裝力量,而且他們在戰争中所占領的土地、所掠奪的财富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的。這樣久而久之騎士團所占領控制的領土實際上就相當于形成了一個小邦國。三大騎士團中的條頓騎士團就主要是由德意志騎士所組成。公元1226年波蘭馬佐維亞公爵康拉德邀請德意志條頓騎士團攻擊波蘭的宿敵普魯士人。這時的普魯士人其實是波羅的海語族的一支。
這些普魯士人在血緣上其實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更為接近,而和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倒沒多大的關系。條頓騎士團在征服普魯士人後沿用了普魯士這個地名的叫法。條頓騎士團迫使當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語。此後古普魯士人被同化于德意志人。定居于此的德意志條頓騎士團沿用了普魯士之名,但其實他們和古代的普魯士人是兩個不同的民族。簡單來說早期的普魯士人其實是一個被德意志條頓騎士團所征服的民族。
隻不過條頓騎士團在征服普魯士人後沿用了被征服者的族名、地名。1512年來自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阿爾伯特宣布改信路德宗教,從而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教廷的聯系。他随後就宣布将條頓騎士團改為世俗化的德意志邦國——普魯士公國。目前通常所說的普魯士就是指的這個作為德意志諸侯的普魯士公國,而不是早期普魯士人所建立的國家。
普魯士公國的首任公爵阿爾伯特死後由他的兒子阿爾伯特·腓特烈繼承了公爵之位,然而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卻沒男丁繼位,因此普魯士公國由其長女之夫、勃蘭登堡公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從此普魯士和勃蘭登堡被置于約翰·西吉斯蒙德的家族——霍亨索倫家族統治之下合并成為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1701年1月18日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大公爵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
19世紀下半葉普魯士王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策劃下南征北戰、縱橫捭阖,最終通過普丹戰争、普奧戰争和普法戰争三次王朝戰争完成了德意志諸邦國的統一: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正式加冕登基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皇帝。嚴格意義上德國作為統一國家的曆史就該從這時候算起。在此之前德意志隻是一種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從來都不是指統一的民族國家。
由于德國的統一是由普魯士完成的,所以普魯士可以視為德意志國家的發源之地。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曾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這座城市孕育了包括康德、霍夫曼在内的好幾位德意志大師。這些人中有哲學家、文學家、數學家、音樂家......他們使這座城市的早期曆史被打上了深刻的德意志文化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把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裡西亞地區割讓給了波蘭。
這次領土變更使德國失去了普魯士西部地區,而普魯士東部地區則成為被波蘭領土所隔絕的飛地。隔絕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之間的是一小塊狹長的走廊狀波蘭領土。這條狹長的波蘭走廊成為了德國人心中的一道傷痕。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期以美、英、蘇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就如何消除德國的軍國主義傳統進行了多次探讨後認為德意志國家興起之地普魯士曆史上尚武好戰的悠久傳統正是德國軍國主義的濫觞。
1943年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和美國總統羅斯福、蘇共中央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談話時指出“普魯士是萬惡之源!”羅斯福随即表示:“普魯士要讓其盡可能地縮小和削弱”。二戰後期同盟國方面在雅爾塔和波茨坦兩次會議上做出決議:所有奧得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地區都将不再為德國所有。這使德國東部1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被劃入波蘭。與此同時蘇聯通過《波蘇疆界條約》以法律形式獲得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19.41萬平方公裡領土。
蘇聯、波蘭、德國三國的領土由此來了一個整體西移。在确定蘇波邊境的過程中蘇聯從波蘭獲得的東普魯士地區中要來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為加裡甯格勒以紀念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裡甯。至此作為德意志國家起源之地的普魯士絕大部分已不在德國境内了。為了便于大家理解其實不妨将普魯士之于德意志的關系比喻為歐洲版的東周與秦國。
秦國最早以前隻是為周王室的養馬人,因為平王東遷時護駕有功被提升為諸侯。秦國宗室雖出自華夏民族,但秦國的領土是在與占據鎬京的西戎蠻夷戰鬥過程中形成的。早期的普魯士人就像是當初華夏文明圈之外的西戎蠻夷。條頓騎士團征服了本不屬于德意志民族的普魯士人。這才導緻普魯士與德意志這兩個概念出現交集。秦國作為華夏民族向西發展與西戎蠻夷混血的産物長期被中原諸侯另眼相看。
可就是這個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的秦國最終得以統一天下。普魯士當年也是一個處于德意志文化圈邊緣不大被瞧得上的國家。可就是這個邊緣國家最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普魯士與秦國所不同的是:秦國所并吞的土地如今都是中國的領土,而曆史上普魯士的地盤如今基本上都和德國沒什麼關系了。普魯士這塊德國昔日的龍興之地如今早已住滿了波蘭人和俄羅斯人,而德國自己也已從法理上放棄收回該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