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大家不僅能夠享受小長假,更可以吃各種口味的粽子,南方的朋友還能去看一看賽龍舟。
端午的起源有多種說法,譬如:紀念屈原投汨羅江,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紀念越王勾踐成立水軍之日……總之,這些說法都無一例外将端午的起源時間指向了春秋戰國時期,可見人們過端午的曆史至少有兩千多年了。這些起源說還可以說明一點——端午節與水有關,那賽龍舟自然是古人過端午的必備項目了,因而,與端午有關的古詩詞中大多能夠尋見劃龍舟的身影。
今天咱們讀與端午有關的古詩詞就從含有賽龍舟的作品開始吧。
減字木蘭花·競渡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争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标第一歸。
曆代與端午有關的詩詞并不少,然而在詞作鼎盛的宋朝,與端午有關的詞卻不多,描寫賽龍舟的宋詞就更是稀少,這首北宋著名文學家詞人、黃裳所作《減字木蘭花·競渡》不僅是宋詞中描寫龍舟賽的經典作品,放眼曆代,它也能排在前列。
這首詞的所描繪的内容正是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況,“紅旗高舉”、“鼓擊春雷”、“歡聲震地”場面何其熱鬧,劃龍舟的人也是氣勢十足,“驚退萬人争戰氣”。全詞讀來,可以在胸中勾勒出北宋人賽龍舟時的盛況。
其實,黃裳還有另一首描寫端午賽龍舟的場景的詞作,不過這首詞中則是更多的融入了北宋人過端午節時都有那哪些習俗。
喜遷莺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舣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标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裡,一鈎新月。
這首詞中包含了衆多的端午習俗:“角黍包金,香蒲切玉”(包粽子、挂菖蒲)、“鬥巧”(一種遊戲)、“彩絲雙結”(古人在端午會用五色絲線綁在手臂上,認為這樣做可以驅邪)、“龍舟齊發”(賽龍舟)。在這些民俗活動中,黃裳用半首詞的内容重點描寫了賽龍舟的場景,足見他對賽龍舟活動的喜愛。
讀了兩首與端午有關的宋詞,咱們來讀兩首唐詩。
同州端午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端午是親人相聚的日子,而唐朝詩人殷堯藩卻已經三十五年沒有回家的,這一年端午,他在同州,依舊遠離家鄉嘉興,通過孩童問他家在何處,凸顯出深深地思鄉之情。
讀了端午思鄉佳作,咱們再來讀一讀端午送别詩。
嶽州端午日送人遊郴連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裡客于郴。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競渡岸傍人挂錦,采芳城上女遺簪。九嶷雲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端午時,别人家都忙着歡聚在一起,而唐代詩人徐夤卻在送别自己的好友。或許是受端午節氣氛的影響,徐夤并沒有送别友人時的傷感,更多的則是在風光與百姓生活。
五月正是黃梅時節,那離愁像如雨絲一般,離愁還未長時,筆鋒一轉,直接寫起了端午節的熱鬧景象:龍舟競渡、美女出遊,好一派熱鬧之景。
上面四首與端午有關的詩詞你都讀過嗎?如果家中有小孩,小佛推薦《端午節立體書》給有孩子的家長們,這本書讓孩子全面去了解咱們的傳統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