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娛樂
/
史記樂毅列傳翻譯及注釋
史記樂毅列傳翻譯及注釋
更新时间:2025-01-23 03:16:45

  1、翻譯:

  樂毅,他的祖先叫樂羊。樂羊擔任魏文侯的将領,他帶兵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把靈壽封給了樂羊。樂羊死後,就葬在靈壽,他的後代子孫們就在那裡安了家。後來中山複國了,到趙武靈王的時候又滅掉了中山國,而樂家的後代出了個有名人物叫樂毅。

  樂毅很賢能,喜好軍事,趙國人曾舉薦他出來做官。到了武靈王在沙丘行宮被圍困餓死後,他就離開趙國到了魏國。後來他聽說燕昭王因為子之執政,燕國大亂而被齊國乘機戰敗,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齊國,不曾一天忘記向齊國報仇雪恨。燕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地處偏遠,國力是不能克敵制勝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禮賢下士,他先禮尊郭隗借以招攬天下賢士。正在這個時候,樂毅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國,燕王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他。樂毅推辭謙讓,後來終于向燕昭王敬獻了禮物表示願意獻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為亞卿,他擔任這個職務的時間很長。

  當時,齊湣王很強大,南邊在重丘戰敗了楚國宰相唐眛,西邊在觀津打垮了魏國和趙國,随即又聯合韓、趙、魏三國攻打秦國,還曾幫助趙國滅掉中山國,又擊破了宋國,擴展了一千多裡地的領土。他與秦昭王共同争取尊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東帝的稱号,仍歸稱王。各諸侯國都打算背離秦國而歸服齊國。可是齊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驕橫,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認為攻打齊國的機會來了,就向樂毅詢問有關攻打齊國的事情。樂毅回答說:“齊國,它原來就是霸國如今仍留着霸國的基業,土地廣闊人口衆多,可不能輕易地單獨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聯合趙國以及楚國、魏國一起攻擊它。” 于是昭王派樂毅去與趙惠文王結盟立約,另派使者去聯合楚國、魏國,讓趙國以攻打齊國的好處去勸說秦國。由于諸侯們認為齊湣王驕橫暴虐對各國也是個禍害,都争着跟燕國聯合共同讨伐齊國。樂毅回來彙報了出使情況,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派樂毅擔任上将軍,趙惠文王把相國大印授給了樂毅。樂毅于是統一指揮着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在濟水西邊大敗齊國軍隊。這時各路諸侯的軍隊都停止了攻擊,撤回本國,而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在濟水西邊被打敗後,就逃跑到莒邑并據城固守。樂毅單獨留下來帶兵巡行占領的地方,齊國各城邑都據城堅守不肯投降。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财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并把它們運到燕國去。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獎賞并用酒肉犒勞軍隊将士,把昌國封給樂毅,封号叫昌國君。當是燕昭王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回了燕國,而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隻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

  這時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兒子立為燕惠王。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後,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隻兩個城邑罷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隔閡,樂毅連續不斷用兵(故意拖延時間)暫且留在齊國,(想)在齊國面南稱王。齊國所擔憂的,隻怕别的将領來。”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将領,并召回樂毅。樂毅心裡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号叫望諸君。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寵借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

  2、注釋:

  (1)樂毅者,其先祖曰樂羊。樂羊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樂羊以靈壽。樂羊死,葬于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中山複國,至趙武靈王時複滅中山,而樂氏後有樂毅。

  樂毅賢,好兵,趙人舉之。及武靈王有沙丘之亂①,乃去趙适魏。聞燕昭王以子之之亂而齊大敗燕②,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燕國小,辟遠③,力不能制④,于是屈身下士⑤,先禮郭隗以招賢者⑥。樂毅于是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禮待之。樂毅辭讓,遂委質為臣⑦,燕昭王以為亞卿,久之。

  ①沙丘之亂:指前295年,主父武靈王與少子惠文王同遊沙丘,長子章乘機作亂,欲殺惠文王以自立,公子成等發兵平亂,章敗,逃入武靈王行宮,公子成率兵圍困,殺章,武靈王被餓死。②子之之亂:指前315年,燕王哙将王位禅讓給國相子之,子之為政三年燕大亂。前314年齊宣王襲燕,殺燕王哙及子之。③辟:同“僻”。偏僻。④制:制勝。⑤屈身:降抑身分。⑥先禮郭隗:指燕昭王聽從郭隗建議,先禮尊郭隗自己,為其築宮,拜其為師以招攬天下賢士。⑦委質:古代臣下向君主敬獻禮物,表示獻身稱“委質”。質,通“贽”。

  (2)當是時,齊湣王強,南敗楚相唐眛于重丘①,西摧三晉于觀津②,遂與三晉擊秦,助趙滅中山,破宋,廣地千餘裡。與秦昭王争重為帝③,已而複歸之④。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齊。湣王自矜⑤,百姓弗堪⑥。于是燕昭王問伐齊之事。樂毅對曰:“齊,霸國之餘業也⑦,地大人衆,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與趙及楚、魏⑧。”于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别使連楚、魏,令趙說秦以伐齊之利⑨。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⑩,皆争合從與燕伐齊。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将軍,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諸侯兵罷歸⒀,而燕軍樂毅獨追,至于臨菑。齊湣王之敗濟西,亡走保于莒。樂毅獨留徇齊⒁,齊皆城守⒂。樂毅攻入臨菑,盡取齊寶财物祭器輸之燕。燕昭王大說⒃,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飨士⒄,封樂毅于昌國,号為昌國君。于是燕昭王收齊鹵獲以歸⒅,而使樂毅複以兵平齊城之不下者。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會燕昭王死,子立為燕惠王。惠王自為太子時嘗不快于樂毅,及即位,齊之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⒆,曰:“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⒇,欲連兵且留齊(21),南面而王齊(22)。齊之所患,唯恐他将之來。”于是燕惠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間,乃使騎劫代将,而召樂毅。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23),畏誅,遂西降趙。趙封樂毅于觀津,号曰望諸君。尊寵樂毅以警動于燕、齊。

  ①楚相:梁玉繩《史記志疑》:“‘楚相’乃‘楚将’之誤。”當是。②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春秋末,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各立為國,故稱“三晉”。這裡指魏、趙兩國。③争重為帝:争取尊為帝号。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湣王為東帝。④已而複歸之:指齊湣王接受蘇代的勸說,稱帝後兩個月即自行取消帝号,仍舊稱王。⑤自矜:自尊自大。⑥堪:忍受。⑦餘業:先人遺下的功業。⑧與:結交,聯合。⑨(dàn,旦):以利益引誘人。⑩害:以為禍害。合從:當時諸侯國在外交的一種策略,即“合衆弱以攻一強”。從,同“縱”。并護:統一指揮。⒀罷歸:停止攻擊,撤回本國。⒁徇:帶兵巡行占領的地方。⒂城守:據城固守。⒃說:同“悅”。⒄飨:用酒食招待人。⒅鹵獲:奪取繳獲的戰利品。鹵,通“擄”,掠奪。⒆縱:施放。反間:使敵人間諜為我所用,或用計使敵人内部不團結。(20)隙:感情上的裂痕,怨仇。(21)連兵:斷斷續續用兵。(22)王齊:在齊稱王。(23)不善:不懷好意。

  (3)齊田單後與騎劫戰,果設詐诳燕軍①,遂破騎劫于即墨下,而轉戰逐燕,北至河上,盡複得齊城,而迎襄王于莒②,入于臨菑。

  燕惠王後悔使騎劫代樂毅,以故破軍亡将失齊;又怨樂毅之降趙,恐趙用樂毅而乘燕之以伐燕③。燕惠王乃使人讓樂毅④,且謝之曰⑤:“先王舉國而委将軍,将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雠⑥,天下莫不震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将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⑦,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将軍,為将軍久暴露于外⑧,故召将軍且休,計事。将軍過聽⑨,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歸趙⑩。将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将軍之意乎?”樂毅報遺燕惠王書曰:

  ①設詐诳燕軍:指田單先以請降示弱麻痹燕軍,再以“火牛陣”奇襲燕軍。詐:欺騙;诳:迷惑。②迎襄王于莒:齊湣王兵敗奔莒,為援齊楚将淖齒所殺,後莒人立湣王子為王,即襄王。③:疲困。④讓:責備。⑤謝:道歉。⑥雠:仇恨。⑦棄群臣:抛下了群臣,是死去的委婉說法。⑧暴(pù,瀑)露:露天食宿。指戰地生活的辛苦。⑨過聽:誤聽。⑩捐:棄。遺:給予。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