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網友給我留言,語氣頗不友好。他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學這些古詩詞有什麼用呢?天天不是愛呀,恨呀,就是風呀,月呀的,真是無聊之極!雖然,我不能看到這位網友寫這句話時的表情,但是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字裡行間對中國古典詩詞的不屑與蔑視。
那麼,學習古典詩詞到底有什麼用呢?或者說,古典詩詞吸引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呢?一言以概之:你想要的美,古詩詞裡都有。現代社會節奏太快,于是故事中那些慢生活就會讓人覺得彌足珍貴;現代社會有了即時通訊工具,既使遠在天涯也仿佛近在咫尺,于是我們才會覺得‘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那麼深情那麼浪漫。
作為古典詩歌的重要代表,唐詩,可以說伴随了很多國人的一生,幾乎每個國人都有自己鐘愛的一首唐詩。其中,唐代詩人李商隐的《無題》就是很多國人都非常喜愛的詩作。不過,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李商隐的一首五絕《天涯》,這也是一首千古名篇,其意境之深情凄美完全不輸《無題》,道盡詩人悲慘的一生。全詩如下: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與李商隐那些情感指向十分朦胧隐晦的《無題》詩相比,這首詩相對來說要容易理解的多。然而,這也正是此詩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所在。“情深至簡”,往往一些極端的情感不需要過多語言文字去修飾,用最平凡的方式寫出來反而更加感動人心。
首先,此詩的題目為《天涯》。那麼,何謂“天涯”,從地理位置上講是指十分遙遠的地方。詩人孤身在外,漂泊四方,心中必定是十分悲傷孤獨的,所以“天涯”在這裡又是指心理上的天涯:無人陪伴,無人理解,懷才不遇,仕途坎坷,前途無望。所以僅僅看題目,我們就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内容,看看此詩的魅力究竟何在。詩作一開篇“春日在天涯”雖然語調平靜,沒有任何修飾性的詞語,隻是簡單地直白叙述,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我們就會知道,看似平淡的話語之下其實蘊藏着極其深沉凄惋的情感。
為何這樣說呢?簡單的一個“春日”點出了此時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樣的時節裡,很多人最想做的事就是約上親朋好友一起踏青賞春。可是,詩人此時卻遠在“天涯”,漂泊無依,孤獨一人。兩個極為反差的詞語并用,将明媚的春光與羁旅的愁思交織在一起,反而産生了驚人的藝術效果。
詩作第二句“天涯日又斜”采用“頂針”修辭手法格,即緊扣題意,又再次點明“天涯“,讓人不禁心生哀歎。盡管作者沒有過多地描述春日的美妙,可是我們卻可以想象得出,此時的詩人是多麼的落魄,多麼的孤獨,多麼的哀愁!春日越是美妙可愛,遠在天涯的詩人就愈是惆怅。
“春日在天涯”本就已經很讓人哀愁落寞了,此時卻還“天涯日又斜”。詩人孤獨一人在天涯海角踽踽獨行,真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日又斜”說時間已是傍晚,一天即将過去,這就給豔麗的春日罩上了一層黯淡的陰影。春光無論多麼明媚,随着太陽西沉,終有一日會消失殆盡,而人的生命呢?也将随之凋零,真是令人傷感!
詩作三四句“莺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更是哀惋動人。“莺啼”在春日應該是非常悅耳動聽的,可在此時的詩人心中卻像是在啼哭一樣。因為詩人漂泊天涯,人生無望,心中的恨和痛卻無處訴說,于是隻有托“啼莺”抒恨了。這些“恨和痛”化為淚水,竟然打濕了最高處的花朵。
在這兩句中,“莺啼”是聽覺,“為濕”是觸覺,詩人移情及物,讓黃莺悲啼垂淚,讓淚水打濕最高花。試想,連“最高花”都被淚水浸濕了浸透了,那麼其它的花應該也早已凋謝了吧!此句中,“最高花”含義深遠,即指是開到最後的花,又暗喻春天早已逝去,人生的美好也即将逝去。
李商隐滿腹才華、抱負遠大,但其一生受困于牛李黨争,潦倒不堪,不正像“身處天涯”一樣嗎!他所處的時代,唐王朝已經到了崩潰前夕,國家和個人都看不到前途。生命短瞬,自己卻一無事處,未來又看不到任何希望,怎麼能不令人傷痛呢?可以說,整首詩充滿着人生挫敗和理想幻滅的痛苦,其深情凄美的意境完全不輸《無題》。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