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溫州,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詞就是“鞋都”。溫州是中國鞋革業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南宋,就有皮鞋業的“專業戶”之稱;明朝成化年間,溫州鞋靴以做工精巧被列為貢品。至如今,溫州鞋革業已相當發達,出現制革街、皮鞋街和皮件街,形成了手工鞋革業的完整體系,并且和全球各個國家建立了貿易關系。
改革開放初期,溫州鞋革業得到空前發展,前店後廠作坊式的小廠大量湧現。但由于一些企業信用缺失,敗壞了溫州鞋革業的聲譽。在上世紀的80年代溫州皮鞋又叫“一日鞋”“晨昏鞋”,假冒僞劣的品質引起全國消費者的公憤,以至于很多商場貼出“本店無溫州鞋”的安民告示。1987年8月8日,杭州城一把火燒毀了5000多雙溫州劣質鞋,同時引發了全國其它地方“圍剿”溫州鞋。也正是這把大火,燒醒了溫州人的質量意識。溫州制鞋企業在市政府“質量立市、名牌興業”思想指引下,痛定思痛,決心重振鞋業,組建了全國首個鞋業協會,開始抓監管、重質量、興科技。康奈集團首開溫州機械化制鞋先河,引進國外制鞋流水線,率先走上品牌興業之路。
憑着堅韌不拔的努力,溫州鞋脫胎換骨地獲得新生。1993年,康奈皮鞋被評為中國十大鞋業大王,霸力皮鞋獲中國創新鞋王,吉爾達皮鞋獲金鞋獎。1996年,康奈皮鞋獲中國真皮鞋王。1998年,康奈、奧康、吉爾達三個溫州皮鞋品牌,奪得了當時10個中國真皮鞋王中的3個。溫州鞋業勵精圖治,終于得到了市場和業界的認可,走上了品牌興業之路,發展成為産業規模宏大、專業配套完善、營銷網絡健全、品牌集聚領先、特色文化驅動的區域産業群,成為中國最具競争力的鞋革生産、出口基地之一。
溫州鞋業在集聚整合、結構優化中發展。溫州擁有全國最大的鞋都工業園,入園企業200多家。全市10個行政區域中的鹿城區、瓯海區、龍灣區、永嘉縣、瑞安縣、蒼南縣均有相當規模的模塊式産業基地,全行業生産總值以年均17%的增速平穩發展,經濟效益居特色行業前列。2007年生産鞋類12億雙,産值約620億元,創利稅34.8億元。
鞋業的發展,拉長了産業鍊,形成由制鞋、制革、皮件3個主體産業和合成革、鞋材、鞋機、鞋楦、鞋模、鞋飾、皮化等配套的工業生産體系,及相關的專業市場,發揮出極強的集聚效應,境内外衆多鞋革配套企業在溫州設點或開設窗口。華峰集團生産的聚氨酯,被溫州鞋業廣泛應用,提高了産品的競争力和市場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