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供應鍊管理,恐怕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叫供應鍊?
先來看一看相對專業和權威的解釋:
供應鍊(Supply chain)是指生産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将産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遊與下遊企業所形成的網鍊結構。
可能這個解釋,還不夠通俗易懂,那我們就再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我們去商場買一件衣服,在這件衣服最終到達我們手中之前,它其實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旅程。
一開始,它是某一塊棉田裡的棉花,紡織業的企業主從農民手中收購這些棉花之後,進行加工,成為布匹,服裝制造業的某一家企業,再買走這些布匹進行服裝的加工,服裝加工好之後才會被送到對應的服裝品牌商,由他們安排發貨到開設在各個商場的門店,最終我們在商場的門店裡看到這件衣服,買了回來。
事實上,這還是被高度簡化了的鍊條和流程。
在這個流程和鍊條上,棉農、紡織業企業、服裝加工業企業、服裝品牌商和商場,都可以說是這件衣服的整個供應鍊(Supply chain)。
另外,很容易被忽略的,包括這個過程中涉及到運輸的所有物流企業,涉及到資金方面的銀行等,也是供應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理解了供應鍊,“供應鍊管理”這個概念也就更好理解了:
供應鍊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鍊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産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
在現代分工體系下,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小的産品或服務,絕大多數情況都不太可能由單獨的一家公司獨立完成。但涉及的企業太多,如果彼此之間沒法協調,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
比如出售産品和半成品、零件的企業想盡量擡高價格,而購買産品、半成品和零件的企業又想壓低價格。
這種時候,就需要有供應鍊管理的功能來進行協調。
當然這聽起來還是有點虛,那要落實這一點,其實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點:
第一,到底由誰來進行供應鍊“管理”的動作?誰來統一協調?
第二,具體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方式來進行管理?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供應鍊管理,更多是一種市場自發行為,再輔助以聯盟、協會等方式方法來協調供應鍊上各企業和主體之間的行為和利益,而不是一種行政手段。主導這一點的,往往是這個供應鍊上最強、最有話語權的某一個環節的某一家公司。
比如,對于沃爾瑪超市來說,因為它在全球有非常強大的采購能力,而且一直以低成本低價格構成核心競争優勢,因此,整個供應鍊的管理就尤其重要,否則很可能喪失其核心競争力。
因此,它就很自然地成為自己所采購的主要産品相關價值鍊上的“管理者”,其它各供應商及其價值鍊的更上遊企業,為了能夠與這個終端賣場達成長久的合作關系,就會願意接受沃爾瑪制定的很多供應鍊管理規則。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常見的供應鍊管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服裝行業為代表的QR(快速反應)模式,另一種是以食品行業為代表的ECR(有效客戶反應)。
QR(快速反應)模式強調縮短交貨提前期,也即客戶方下訂單後,要一盡可能快的方式将産品送達客戶手上;
ECR(有效客戶反應)模式則強調盡可能地降低供應鍊的整體成本,提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