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松松養水、快快樂樂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處理魚缸内的有毒物質,其實是有兩三種以上的做法的,未必隻有完全依靠硝化細菌這一種。
而很多新手養魚,隻要一提到養水的問題,勢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養水先培菌,其實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不嚴謹的。
一、無過濾的魚缸,那些魚便、雜質如何處理?主要靠把它拿出來
不管市面上炒作的有多兇,還是我們是否都要去走捷徑。
但是,有一種處理魚缸毒素過多的方法就是,盡可能最大化地把有機物和雜質拿出魚缸外,其實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操作模式。
無外乎就是我們自己勤奮有點,依靠抽底換水解決。
古法養魚就是采取的這種模式,隻是,飼養密度不要太大。
二、除了拿出來以外,還可以依靠綠植吸收,二者相結合
除了把有機物拿出來以外,同時,我們還可以依靠綠植吸收各種硝酸鹽的沉澱,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本來密度就低,又是勤于抽底換水和定期換水,那麼,可殘留在魚缸内的雜質和有機物,或者說毒素根本就不高,再加上某些青苔、綠植的輔助,甚至于,可以完全不依靠硝化系統、過濾系統來搞定水質。
這也是過去,青苔水養魚、綠水養魚,根本無需加設過濾系統的原因,再者還會與飼養觀賞魚的容器的透氣性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過去在室外水缸栽種睡蓮、培養青苔水,即使是飼養一缸小熱帶魚,在整個夏季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即使目前,在水體較小的魚缸内,飼養密度不大,單靠一個簡單的過濾和抽底換水,或者草缸循環過濾,也可以很好地飼養觀賞魚。
我們一定要知道,使用這些模式養魚的魚友,根本不必去在意那個硝化細菌是什麼東西。
本身在魚缸内,它們也會自然産生,另外還有長期進出水、滴流養魚、百分百換水飼養七彩苗,都不必完全依靠硝化系統的,道理基本一樣。
三、最後一種方式,才是強過濾、大水體、高密度、培養硝化系統養魚
而在我們不能有效地把有機物拿出來,又不能有效地通過植物分解毒素的前提下,才會想到培養強悍的過濾和硝化系統養魚。
其實,在這幾者之間,最差的就是,可能就是最後的這種養魚模式。
為什麼說是最差?那是因為拿出來總要比放進去要好。
靠綠植吸收,總要比加上那些硬邦邦的所毫無生息的濾材要好。
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特别是從觀賞魚的角度出發,隻要魚缸裡沒有任何的有機物沉澱,或者有很多的綠植,都要比守着一堆死石頭,等待菌群慢慢産生要好。
而且,這其中,還會牽扯到,濾材越多,養水越慢,缸體越大,菌群培養越緩的問題。
隻有在适當的時間、适當的地點、适當的飼養條件、适當的想法下,才會把培養硝化細菌養魚,推到養魚、養水的最前列。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而不是道聽途說的,隻要一提到養魚養水,那就隻有培養硝化細菌這一條路可以走。
在養魚的路上,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更何況,硝化細菌這條路,即使我們不去有意培養,老天爺也會賞賜的,問題就在這裡。
其實,我們早該注意到,為什麼很多精養各種高檔觀賞魚的發燒友,即使在大力使用強悍過濾、培養硝化細菌的同時,還要去整天洗棉、排污和抽底換水呢?
因為他們比誰都明白,拿出來,永遠比留在魚缸内更重要。
而很多新魚友的想法正好相反,那就是永遠把雜質、污物留在魚缸内,靜等着強悍的過濾和硝化系統緩慢形成,或者最好是能夠加速形成,好為我處理魚缸水質。
我也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是一種誤區,也隻能言盡于此啦。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