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常容與大家來聊《老子韓非子列傳》中的韓非子。老子的解讀詳見《史記記載老子與孔子的對話,他們真正想表達什麼?》。有人說韓非子的評價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說韓非子的思想是很殘酷的。任何學術隻能放到當時的背景才能知道他為什麼提出這樣的主張。
韓非子是韓國的公子,在韓國進入滅國倒計時,反而出現兩個大才,一個就是韓非子,一個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
夾在趙,秦,楚,魏這些強國中間,韓國的日子過的挺憋屈的。經常受到這些國家的攻擊,比如魏國和趙國聯手攻打韓國,結果韓國向齊國救援,引發馬陵之戰,那一戰孫膑成名,他的師兄龐涓被亂箭射死,孫膑算是報了斷腿這仇。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一句很意深意的話:
八年,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内以治,諸侯不來侵伐——《史記.韓世家》
有意思的是這句話在另一個地方出現。
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彊,無侵韓者。——《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
隻有申不害為相的時候,韓國才出現諸侯不來侵伐的情況。這說明什麼情況呢?不是申不害治理韓國的時候,韓國是經常性出現被欺負的現象。
韓非子出生在什麼時代呢?
韓非子生活的韓國主要面臨的危機是秦國,秦國有事沒事就攻打韓國,韓國沒有任何招架之力,有一次韓國兵行險招,一女嫁二夫,将上黨送給趙國,雖然這個計劃是上黨郡郡守馮亭的主意,并非韓桓惠王的意見。此招引發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括所率的四十萬。那一年韓非子還不到二十歲。
接着秦國又頻頻攻占韓國土地。韓國在韓非子看來的确很憋屈。
韓國必須要強大,怎麼找尋出路呢?自然要以成功經驗為基礎,韓國的成功經驗自然就是申不害治韓,韓非子将申不害的理念進一步拓展。
韓非子認為要想韓國迅速強大,整個韓國必須要扭成一股繩,這是他的指導思想,所以與繩無關或者相沖突的就全部消滅掉。
他寫了《孤憤》、《五蠹》、《内外儲》、《說林》、《說難》等書,其中在《五蠹》中提出五種害蟲。著書立說之人,主要指儒家,縱橫家,遊俠,工商業者,逃避兵役之人。為什麼這些要除掉,因為這些人對扭成一股繩沒有好處,他們會分散國君的影響力。收回全部權力,将一切緻于國君的掌握之下,這是韓非子的中心思想。當年申不害治韓成功的第一個因素就是打擊貴族,将權力收歸國君所有。
韓王對此沒有興趣,這些拯救危難的玩意對他來說沒價值,他頭痛的是怎麼讨好秦國,怎麼讓秦國不要打他,讓他安心做韓王就開心了。
牆裡開花,牆外香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經常出現。韓王不喜歡,但秦始皇喜歡啊。
秦始皇看到書的第一個反應就是
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
我要是能與韓非子交往,我死了都不遺憾,能夠讓秦始皇成為粉絲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當李斯告訴秦始皇,他就是我的同學韓非子。秦始皇第二個動作就是發瘋地攻打韓國,沒有其他理由,隻有一個,你們将韓非子交出來。
韓國在當年還下令上黨郡令将整個郡給秦國,目的是希望秦國不要發怒,現在秦始皇如此行為,韓國第一個反應自然就把韓非子送出來了。
就這樣韓非子在這種情況下見到了秦始皇。
韓非子身上有三大緻命缺陷:
第一:他的身份,他是韓國公子,他寫書的目的是為了振興韓國,心懷韓國,如果讓他為秦國服務,這種可能性存在有多大呢?就算韓非子是真心的,那秦國其他人未必相信此事。因為就在十幾年前,韓國做了一個小動作,派了一個叫鄭國的水工去秦國,目的就是讓秦國将民力集中到修水渠上面,這樣就無力攻打韓國。結果被識破。後來陰差陽錯反而強大了秦國,鄭國渠的澆灌帶來秦國土地的肥沃 。
所以秦國發動了一場把外國來的人趕出去的行動,這個行為被李斯勸阻,也就是著名的《谏逐客書》。怎麼讓秦人相信韓非子會不會又是一個鄭國呢?
第二:韓非子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口才。他是一個用文字表達很厲害的人物,但讓他說出來卻很難,因為他有嚴重的口吃。當秦始皇見到他時,聽到他連續的口吃,第一印象就打折扣了。因為期望越高失望自然就越大了。
第三:韓非子反對遊說這種行為。
因為他将遊說之人當作五種害蟲之一,《說難》裡面就詳細談到說客的險惡用心。
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
《史記》中記載一大堆話,這裡就不引用了,有興趣大家去看原文。
既然他反對這種行為,他自己自然就不會去做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猜想,他和秦始皇的交談肯定并不順利,韓非子說的秦始皇未必愛聽,再加上口吃,自然沒有得到信任。
韓非子後來被李斯弄死了。
李斯真的隻是因為嫉妒才做出這樣的行為嗎?事實并不是這麼簡單。
首先:李斯對秦始皇提出策略的第一環就是滅韓,滅韓是秦國戰略中的第一步。
其次:韓非是韓國人,秦國對外國人的排外心沒有根除,李斯與韓非是同學。作為以倉鼠為标準的李斯必須要加倍努力,與韓非劃清界限。李斯的為人你可以看《誓為倉中鼠的李斯被滅族,眼界決定高度》這裡就不展開了。
李斯擔心秦始皇為韓非子說服,放棄滅韓這一國策,對秦國造成重大影響。同時李斯自然也擔心韓非子會搶了他的風頭,阻礙他的上升空間。
李斯害死韓非子還可以借韓非子的死來證明自己對秦國的忠心。雖然秦始皇已經完全信任李斯,但秦人未必。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之下,李斯弄死韓非子對他來說百利無一害,視權勢如天的李斯百分百會幹出這樣的事情。
韓非子此時還得罪秦國的一個重臣:姚賈。
當李斯,姚賈同時說出相同的意思,秦始皇覺得很有道理。李斯說,我們要滅韓,韓非是韓國的公子,現在不重用他,如果他長期留在秦國,了解秦國情況,最後回到韓國被重用,那對秦國很不利,還是把這種威脅消滅掉,幹脆殺掉。
估計沒有人說秦始皇是昏君,說秦始皇是暴君的很多。所以不是昏君的秦始皇就下令關押了韓非子,給了李斯機會。
如果韓非的口才很好,不執著于他《說難》中反對的情況,應時而對,一見面就折服秦始皇,那起碼不會身死,而能全身而退。正所謂成名于才華,死于口才。
但是韓非子的學說被秦始皇延用,導緻秦國的權力越來越集中,本來韓非的學說隻适用于危難之時,而不太适用秦國這種正如日中天的情況。秦國一統天下為什麼最終十幾年而亡,更深層的原因顯然就是嚴格執行商鞅做法的基礎上嚴格執行韓非子的學說造成的,才有暴秦一說。
韓國派鄭國作為奸細去秦國反而幫助了秦國,韓非并非是奸細,反而成就秦國的緻命傷,隻不過可惜的是此時的韓國已經被秦國消滅了。
世間事真是無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