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間線:上古
曆史标簽:昆侖山、泰山
在中國人的心中有兩座神山:一曰昆侖,一曰泰山。
這兩座山,自遠古時期就流傳着各種傳說。
昆侖山在《山海經》中有大段記述,它是傳說中的“帝之下都”,就是上帝在人間定都的地方。另外,他還是傳說中太帝、黃帝、西王母的居所。
說起昆侖山,現在很多人會把它和青海境内的昆侖山聯系起來,後起的道教有個昆侖派就把這裡當作祖山,這實際上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傳說中的昆侖仙山到底在哪裡,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未定之論。
而另一座山我們是熟悉的,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内的東嶽泰山,三山五嶽中的五嶽之首,現在是國内著名的旅遊勝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泰山在中國古人的心中有很崇高的地位,司馬遷說:“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秦始皇以後,還有十三位古代帝王先後登上泰山祭祀或封禅。在皇權時代,泰山是帝王權利的象征。
但在更早地傳說和記載中,泰山同樣也是一座仙山,韓非子說,黃帝曾經“會鬼神于泰山之上”。正因如此,泰山又被稱作岱山、岱宗,《風俗通義》說“岱者始也”。
除此之外,兩座山在傳說和記載中還有很多相同之處。現在,我們已經可以證明,兩者其實是一回事,傳說中的昆侖山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泰山。
昆侖之墟,帝之下都“昆侖山”這個稱呼實際上并不準确,在最早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稱它為“昆侖之墟”。
莊子稱呼它為昆侖之墟、昆侖之丘,後世才演變成了昆侖之山、昆侖山。從原始的稱呼我們可以看出來,所謂的昆侖山實際上就是“昆侖”的“墟”。
墟,是廢墟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就是故址。昆侖之墟,就是昆侖的故址,那麼昆侖是什麼意思呢?
昆侖實際上就是混淪,也就是所謂的混沌,就是天地最初時的樣子,那麼昆侖山也就是天地初開時所形成的山。
《山海經》說昆侖之墟是“帝之下都”,因此昆侖在遠古應該是帝都的代名詞,因為是昆侖之“墟”,所以書中所講的昆侖之墟應該是“帝之故都”,這裡的“帝”指的應該就是黃帝或太帝。
傳說中的這座“帝之故都”,其高萬仞,連接着這天和地,處于天地的正中。而楊雄說:位于天地正中的就是中國,所以“帝之故都”實際上就是原始中國的故都。
原始的中國包含哪些區域呢?其實看看五嶽分布圖就清楚了。
以河南嵩山為中心,陝西華山和山東泰山東西對稱,河北恒山和湖南衡山南北對稱,把東西南北四嶽用線連接起來基本上就是古人眼中的中國,也就是後世所謂的中原地區。
最早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五嶽的,而是四嶽,《尚書》中的四嶽就不包含中嶽嵩山。因為傳說中的五帝時期,華夏一族就生活在離嵩山不遠的黃河兩岸地區,這裡是中國的中心,也是華夏的帝都所在。
根據史書記載,黃帝的孫子颛顼定都于河南濮陽,帝喾定都于河南偃師。
所以那個時候是沒有五嶽的,中國邊緣的四座大山——四嶽,就像是四根擎天的柱子,撐在天地之間,而嵩山就處于其間。
但嵩山卻不是傳說中的“昆侖之墟”,因為堯舜時期,華夏一族的活動軌迹已經有所遷徙,其活動範圍也比遠古時期更大。也就是說,嵩山這個中國之中心,實際上已經是一種較後起的說法了。
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展地帶,而不是起源地帶。
太帝之居,登之乃神黃河中遊的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是中古時期華夏先民的活動區域,很多古帝王定都于這個區域,但是這一帶卻并非“帝之故都”,即昆侖之墟。
昆侖之墟指的是黃河下遊的泰山。
泰山,古稱太山、岱山,又稱岱宗。“太”和“岱”都有初始的意思,所以泰山的初始意思就是最早的山,跟昆侖的初意“混沌之山”其實是一回事。
根據學者考證,上古時期的中原人類活動區域,是以最西部以嵩山為起點,東部面向黃淮河三大水系入海處,像一個巨大的扇形,這也是新石器考古遺址最密集的區域。(如圖)
何新《諸神的起源第一卷》
這個區域才是華夏初民祖先認定的中國,而泰山正好處于這個區域的中間地帶,這個地帶古代稱之為“齊”或“天齊”。齊同“臍”,即是中央的意思。(見《封禅書注》)
《山海經》和《淮南子》都提到過一個地方,叫作“都廣之野”,認為這是天地的中心,而都廣之野的中心有建木,是天與地之間的連接,神仙們就從這裡上下。
而“都廣之野”這個稱呼,在《太平禦覽》《藝文類聚》等書引用的古本《山海經》中寫作“廣都之野”,古語中“廣”和“黃”相通,廣都即是“黃都”。《穆天子傳》記載,昆侖之墟為“黃帝之宮”,同處于中國的正中,同連接天地的通道,廣都之野顯然就在昆侖之墟。
而黃帝和泰山有着深刻的聯系,傳說中黃帝生于軒轅之丘,古代注書家說在“魯城東門之北”。魯城就是現在的曲阜,曲阜的東北方向正是泰山,可見軒轅之丘就應該是在泰山之上。
韓非子說,黃帝曾經大會鬼神于泰山之上,封禅書說:“黃帝封泰山,禅亭亭”。
而據何幼琦先生的考證,昆侖山周邊的七條水流:赤水、河水、洋水、黑水、青水、弱水和流沙,和泰山周邊的水系都可以一一對應上。(本人對河流水系沒有研究,就不引用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原書——何幼琦《海經新探》。)
外記種種證據顯示,《山海經》中描述的昆侖之墟,實際上就是現在的泰山。
昆侖之墟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傳說中的黃帝定都于此,這裡這是中國神話起源地之一。後來黃帝的後裔沿着黃河向西遷移,漸漸地遷移到黃河中遊的河南、河北、山西地區。
但是黃帝後世始終沒有忘記,他們發源于昆侖之墟,也即是帝之故都——泰山。
所以上古曆代帝王封禅的時候,“封”永遠指的是泰山,“禅”則有所不同。無懷氏封泰山,禅雲雲;黃帝封泰山,禅亭亭;禹封泰山,禅會稽......
《封禅書》說,上古時期受命的帝王沒有不封禅的;《韓詩外傳》說,孔子登泰山,發現改天命稱王封禅泰山的七十多家,其他沒有辦法考證的有上萬家。
後世的君主沿襲了上古的封禅習俗,但是到春秋之時,學者已經不知道為什麼而封禅了;到了秦漢之時,連封禅的禮儀流程都不知道了。
中國人之所以對泰山情有獨鐘,正是因為這裡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所以高度在五嶽中僅排名第三的泰山,被稱為岱宗,列為五嶽之首。
文|王玄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