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黛珂,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在杜甫的朋友中,有才華的比比皆是,但能超越他的卻沒有幾個。尤其在寫詩方面,杜甫可以說是人類天花闆(李白是仙,姑且不入此類)。
杜甫的第一偶像是谪仙李白,第二偶像是人類高适,第三偶像理所當然是岑參了。
杜甫在《渼陂行》一詩中開口就說:“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渼陂在鄠縣,杜甫此行玩得很好。其實,岑參不僅在生活上喜歡獵奇,詩也寫得奇,同時期能和他媲比的,大概就屬李白了。但兩人畢竟不同,李白是孤傲遊俠,浪迹四方。
岑參是久居沙漠的老兵,堅韌剛強。兩次邊塞之行,不僅刷新了他的視野,也為大唐的邊塞詩打開一個獨特視角。
少年立志苦中學
開元四年(716年),岑參出生于河南仙州。此時,他的父親岑植正任仙州刺史,一人的俸祿足以讓全家過上豐裕生活。但是這絕不會令岑氏子弟感到滿足。因為從岑參的曾祖算起,到他的伯父,可是一連出了三個宰相。
岑參毫不誇張地講,是天生優越的相門之後。所以,他一生渴望建功立業卻又郁悶不得志的精神狀況就都可以理解了。
和現在的很多胎教嬰兒相比,岑參的啟蒙可謂晚了許多。五歲時,他開始讀書。他後來在《感舊賦》中說:“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十五隐于嵩陽,二十獻書阙下。”短短二十個字,概括了卻是整整二十年時光。
六歲時,岑植調任晉州刺史,岑參和哥哥弟弟們自然一同前往。他的兩個哥哥岑渭、岑況是父親前妻所生,岑參和兩個弟弟則一母同胞。雖如此,但兄長對弟弟的教育卻一點兒也不含糊。長到九歲,開始跟着哥哥學文章。他說:“荷仁兄之教導,方勵己以增修。”
都說娶個做老師的媳婦,孩子等于有了免費的輔導老師。岑參的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他的哥哥卻得杜甫稱贊,想來也是文采斐然,遺憾沒有作品留下。
岑參十四歲時,父親病逝。家境每況俱下。兩個哥哥外出謀生,剩下三個孩子與母親一起,返回老家王屋縣,那裡有祖上留下的幾間舊屋和數畝薄地。岑參開始過起為一口肉垂釣半日的艱苦生活。
後來杜确在給他的詩集作序時說:“早歲孤貧,能自砥砺,遍鑒史籍,尤工綴文。”
第二年,母子一行又來到嵩陽的“舊草堂”。這裡離大哥岑渭做官處比較近,生活上有個照應。岑參在此度過了幾年娴靜生活。每天的工作就是向當地一些有識之士請教。他也因此結識了一群隐士和學子,精神世界得到豐富。
十年輾轉為仕途
為了實現心中抱負,岑參用了半月時間,寫了幾篇精彩的文章,前往洛陽獻賦。不說這一路多麼奔波勞苦,花了多少錢,結果卻石沉大海。這與當代作家的第一次投稿是無二緻。
岑參并不灰心,心想洛陽不行,不如轉移陣地,于是又跑到長安獻文,可是依然無人問津。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安他結識了王昌齡和李颀等人,還為王昌齡寫下一首送别詩:
對酒寂不語,怅然悲送君。
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裡。
群公滿天阙,獨去過淮水。
舊家富春渚,嘗憶卧江樓。
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
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
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潛虬且深蟠,黃鹄舉未晚。
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送王大昌齡赴江甯》
岑參寫詩,即使是分别,也并無傷感。雖然首句一開始表現出寂寂不語、心情惆怅的樣子,但那是分别固有的模樣,并非詩人所要展現的姿态。王昌齡到達京口,正是桃花盛開之時。為你的旅行算好時間,這種情誼在當今除了父母,可能已為數不多了。
整首詩的主旨,是勸王昌齡不要灰心——“有着這麼高的才華,更應該多吃兩碗飯了。有朝一日,你一定會虬龍出海,黃鹄高飛!”岑參這朋友,心中充滿光明和自信,初見便招人喜歡。
岑參獻賦不成,又到河北河南諸地漫遊。天寶二載回到長安,寫下了那篇《感舊賦》。他總結道:
“我從東山,獻書西周。出入二郡,蹉跎十秋。多遭脫輻,累遇焚舟。雪凍穿屦,塵缁敝裘。嗟世路之其阻,恐歲月之不留。眷城阙以懷歸,将欲返雲林之舊遊……”
細細讀來,怎一個“苦”字了得?!一代才子,難道在盛世,最終也隻能被逼得歸隐山林嗎?
岑參撫劍而歌:
“東海之水化為田,北溟之魚飛上天……歎君門兮何深,顧盛時而向隅。攬蕙草以惆怅,步衡門而踟躕。強學以待,知音不無。思達人之惠顧,庶有望于亨衢。”
有人提攜,說不定還可以步入官場,實現抱負。否則,隻能像陶淵明一樣歸隐田園了。岑參此語,曆數古今才子未達時之态,令人不勝感慨。那麼,就隻剩下科舉這一條路了。
天寶三載(744年),二十九歲的青年詩人岑參在長安參加考試,以第二名的成績及第。他在這方面的表現,顯然是繼承了家族秉賦。之後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參軍。是東宮太子府的屬官。岑參寫詩道: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
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
隻緣五鬥米,辜負一漁竿。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岑參此時的心情有些複雜。從二十歲開始,自己就為了理想而奔波,如今成功進入仕途,可是興趣快被消磨殆盡了。就像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有些青年時期的理想,到了老年即便能實現,也沒了當初的那份喜悅。相反,它可能會引發對時光流逝、生命蹉跎的感慨。
岑參就是這樣。他感歎自己十年人生被浪費了。可是為了生存,還不敢瞧不起這個小官。這種矛盾,在南宋楊萬裡身上困惑了一生。為了生活,岑參隻能辜負那一把釣魚竿了。
塞上風光勝别城
天寶七年,大書法家顔真卿出使隴右。顔真卿是岑參在京城結識的重要朋友之一,素來知道岑參的志向。于是見到高仙芝後極力推薦他。
次年,高仙芝回到長安,向皇帝提交了一份用人名單,當中就有岑參。他被任命為右威衛錄事參軍,前往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做掌書記。自此,岑參正式踏上了邊塞之路。
也許有人不理解,岑參為何放着京官不做而要跑去西域吹風?他的詩中回答是:
十日過沙碛,終朝風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裡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參追求的,是心中的理想抱負,為此他甘願放棄安逸的日子,抛下妻子和兒女。
這天,剛從驿站出來不遠,迎面而來一位使者。岑參詢問之下,方知對方是從安西而來,欲返回長安的。他本不是個為兒女私情所困之人,此刻卻也頗為感慨。而正是這一感慨,成就了一首千古絕句: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逢入京使》
向東望去,家園已經越來越遠,即使外表再堅強之人,内心也多少會有牽挂。前些天,我的一位朋友因工作原因調往新疆博樂,此去至少兩年,工程結束後方可回來。彼時,他的心境,大概就和岑參一樣吧。
馬上相逢,倉促之間,不用太多的話,隻需你簡單地代我向家中報句“平安”就可以了。王昌齡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位知己好友之間,真可謂心有靈犀。
年末,岑參曆經數月時間,終于到達安西,在高仙芝手下工作。這時,他開始了邊塞詩創作。
熱海亘鐵門,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
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
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
……
曾到交河城,風土斷人腸。
寒驿遠如點,邊烽互相望。
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
有時無人行,沙石亂飄揚。
夜靜天蕭條,鬼哭夾道傍。
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戰場。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
除了盡數邊塞之景,岑參還給朋友寫了很多送别詩。其中最凸顯他志向的,當是他寫給李莫的那首。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垆,送君萬裡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軍》
此時,因為安西發生戰争,岑參和一些同事都待在涼州。不久,高仙芝發來書信,命他回長安報告情況。岑參要回家了,心情卻十分惆怅,他不願在這時候走,他想做一個上場殺敵的勇士。然而世事無常,這年秋天,岑參回到了長安。
二度出塞稱詩雄
岑參的詩以“奇”為主,他被稱為“詩雄”,可能因為雄奇兩個字經常一起出現吧。當然,他的詩中自帶邊塞的雄偉壯闊,讀來令人驚心動魄。
回到長安後,岑參結識了前輩詩人高适。又和杜甫、王維等人交遊。他們一同登上了慈恩寺塔,留下了不少佳作。杜甫也就在這時,受岑參邀請有了的渼陂之行。兩人建立了深厚友情。
兩年後,岑參再次踏上邊塞之程,到封常清幕府任職。杜甫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岑參,給他寫詩道:
出門複入門,雨腳但如舊。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岑參是喜歡菊花,可是等到再寫菊花,已經是安史之亂後的“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了。岑參二度回到塞,境界大勝從前,寫在了不少經典之作。其中就有為人傳頌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随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将西出師。
将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伫獻捷。
岑參的歌行體完全自創,三句一韻,變換頻繁,可是卻不失美感和音韻。寫詩到了這種境界,眼前所見皆可入詩。而且其詩作又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如果沒去過邊塞,是很難領會他的所見所想的。
封常清在安西打了幾場勝仗,軍心大振。岑參寫了不少歌功頌德詩,而且也說自己“近來能走馬,不弱并州兒”。安西穩定之後,很多同事回京任職,其中就有武判官、蕭治、崔禦史,岑參為他們一一寫了送别詩。其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已經家喻戶曉。而和它的姊妹篇卻罕有人知。
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複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鳥飛絕,輪台路上馬蹄滑。
晻霭寒氛萬裡凝,闌幹陰崖千丈冰。
将軍狐裘卧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别,惟有青青松樹枝。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從兩首詩比較來看,岑參與武判官似乎就是普通的同事關系。落筆多在天氣變化,觸動人物内心的情感。而在這首寫給蕭治的詩中,就直接交待:“路很滑,你需要小心了!”
在末尾又感歎:“雪中何以贈君别,惟有青青松樹枝。”給武判官贈送的僅有一詩,而蕭治呢,不僅贈詩,還要送上一根松樹枝。這不僅是氣節的象征,也是讓他路上做拐杖用啊。不得不說,岑參想的真是周到!
人生難得幾詩友
安史之亂爆發後,封常清前去抵禦叛軍,因為戰敗被玄宗坑殺。岑參在安西雖然又當了一年了官,但時時心憂中原,渴望一展宏圖。
至德二年(757年),岑參來到鳳翔,在杜甫等人的推薦下擔任右補阙。同年十月,長安收複,衆人返回長安,開始過上正常生活。于是,便有了那段著名的千古佳話。
這天早晨,百官興緻勃勃地小跑着去上朝,中書舍人賈至為了歌頌盛世回歸,首先作詩一首: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啭流莺滿建章。
劍佩聲随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賈至此詩老實說水平不差,是标準的歌功頌德之作。隻是從文學角度講未免落于俗套,丢失了詩歌應有的韻味,讀來幹巴巴的。大家紛紛稱好,接下來,王維吟出一首《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绛帻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衮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诏,佩聲歸到鳳池頭。
王維之作氣象宏大,尤其是第二聯,可以說再也想不出比這更有氣勢的了。單此一聯,賈至之作就變得黯淡無光了。接下來,衆人皆推杜甫。老杜作為七律之祖,自然當仁不讓地來上一首: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杜甫是個低調而有氣節的人,不喜歡吹捧,但今早心情高興,加上謙虛的性格,也難免誇贊一下賈至父子的才學了。能得到詩聖稱贊,賈氏一門日後風光無限。
最後,在大家公推一位大師來收尾時,岑參出場了。
雞鳴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闌。
金阙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此首詩在内容上與諸人之作并無二緻。但卻隐含着岑參的風格。那就是奇。此詩不但奇,而且險。韻腳寒、闌、幹、難,都是衰敗氣象,如今長安收複,舉國同慶,要用衰敗的韻腳寫出喜慶來,這對作者的功力要求極高。岑參不僅對仗典雅,構思巧妙,以奇取勝,而且也學着杜甫的口吻将賈至恭維了一番。因此,後世多以岑參之作為本次詩會的魁首。
經典之作得源于瞬間的靈感捕捉。應和之作,即便作者技藝高超,依然瑕瑜兼在。岑參、杜甫、王維的詩,皆非完美,隻不過這種神仙打架場面,已經足以閃亮後人之眼了。
岑參在長安一待七年,做過起居舍人和祠禮部員外郎。後被任命為嘉州刺史,因蜀中叛亂而未能就任。大曆元年(766年),岑參前往蜀中杜鴻漸府中做幕僚。同時,朝廷也沒有取消他嘉州的任職。次年,他便前往嘉州,過了一段地方官的生活。
他在嘉州待的時間不長,很快又想着回歸故鄉,并寫了和《歸去來兮辭》意思相近的《招北客文》。可是,未及回歸,便病死他鄉。
岑參終究是死了。他的人生難以适應平凡安逸的生活。一旦脫離邊塞,他就變成一隻沒有翅膀的鳥,沒有了精神和力量。隻有生在安西,他才可以激情而熱烈地翺翔。
-作者-
孔堯。筆名黛珂。熱愛生命,熱愛文學,熱愛詩詞。一個清純樸素的文藝青年;一個難以自拔的紅迷;一個性空靈的古詩詞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