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當年出生人口僅為1200萬人,創下了1978年以來的曆史新低。
這是全國的人口生育形勢,那麼具體到各省份,哪些地方人口還在高速增長,哪些省份出現明顯下滑?
01
全國生育地圖
目前,全國隻有過半省份公布了2020年人口出生數據。
雖然時間已經進入2022年,但許多省市的生育數據,仍舊“猶抱琵琶半遮面”。
從已公開數據來看,除了個别西部省份生育率保持穩定之外,大多數省份都出現明顯回落。
隻有5個省份人口出生率高于1%(即10‰):
西藏、貴州、廣西、甘肅、海南。
這些省份多數都是西部省份,或少數民族占比相對較高的地區。
其中,西藏的人口出生率自2018年反超山東,就一直位居全國之首。
相比而言,内蒙古、湖北、山西、北京、江蘇、天津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京津蘇等地更是向東北地區看齊。
雖然東北地區尚未公布出生數據,但從往年情況來看,東北人口出生率大概率集體跌破6‰,負增長可謂毫無懸念。
與前一年相比,隻有貴州、内蒙古、甘肅等省份變化不大,而福建、山東、湖北出生率降幅超過3個千分點,安徽、海南、江蘇超過2個千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基本盤的人口大省,出生率全部大幅回落。
目前,我國共有5個常住人口超過8000萬的大省,其中山東、河南、江蘇均大幅下滑。
這無疑給未來的人口生育形勢帶來明顯挑戰。
02
山東:
為何不再“最敢生”?
山東向來以“最敢生”著稱,為何出生人口遭遇了斷崖式下滑?
前幾年,山東人口出生率一度位居全國之首。
2016年和2017年,山東出生率超過17‰,出生人口超過170萬,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新生兒數量超過全國十分之一。
然而,2017年後,山東人口出生率就開始斷崖式下滑,從最高點的17.89‰下降到2020年的8.56‰,出生人口從177萬降到87萬,堪稱斷崖式腰斬。
據凱風君新著《中國城市大趨勢》分析,山東出生人口滑坡背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
前幾年山東出生人口之所以大幅井噴,原因是二孩需求的集中性釋放。
衆所周知,山東是傳統時代生育政策最嚴的地區之一,而當地深受孔孟文化熏陶,不乏多子多福、兒女雙全的生育傳統,一旦生育政策開始松綁,當初壓抑的生育意願得到釋放。
二孩,成了山東出生人口的最大貢獻因素。高峰時期,山東出生人口中,超過60%都是二孩,遠超一孩。
這帶來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困境,二孩生育需求的集中釋放,掩蓋了一孩生育意願不足的現實,當二孩需求釋放結束,整體生育率的下滑就不可避免。
畢竟,沒有一孩,何來的二孩和三孩?
僅靠政策釋放出的二孩和三孩需求,對生育的貢獻必然是短期且是階段性的,長期的人口形勢仍要直面基本面的考驗。
如今,全面三孩政策落地,山東能否重返出生率第一大省,值得關注。
03
江蘇:
少子化 老齡化的困境
江蘇是中國經濟第二大省、人口第四大省。
雖然作為東部發達地區,江蘇省13個地級市全部晉級百強城市,素來有“十三太保”之稱,但人口基本面卻難言樂觀。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的人口出生率、老齡化率、自然增長率都已向東北看齊,人口離負增長隻有一步之遙。
根據2021統計年鑒,2020年,江蘇2020年,江蘇人口出生率為6.66‰,相比上年下降2.03個千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以出生率-死亡率來衡量自然增長率,江蘇2020年僅為0.17‰,瀕臨負增長邊緣。
與出生率同樣嚴峻的是老齡化率。
2020年,江蘇老齡化率高達16.2%,僅次于遼甯、四川、重慶和上海。
其中,江蘇下轄地級市南通的老齡化率高達22.67%,超過一衆東北地市,位居全國之首,率先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參閱《三孩家庭,買房“獎錢”第一城誕生!》)
正如凱風君在其新著《中國城市大趨勢》中的分析,江蘇的少子化的困境,不乏經濟發達、城鎮化率高的因素,這是國際慣例。
這背後的原理也很簡單:經濟越發達,受教育水平越高,觀念就越進步,社會保障體系就越發達,養兒防老的必要性就越低。
同時,發達地區生育成本過高,因此父母傾向生育更少的孩子,而在既有的孩子身上付出更多的投入。
然而,相比生育意願,過去生育政策執行力度過嚴,無疑是核心因素。
江蘇是全國最早執行計劃生育的省份之一,生育政策相較中西部省份和廣東都更為嚴厲。
位于江蘇南通市的如東縣,曾是生育政策的先進模範縣,早在1960年代就率先試點實施限制性生育政策。
如今,如東的生育率早已跌破6‰,而60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38.91%。
這意味着在如東縣,接近40%的人都是老年人。
少子化 老齡化,這是江蘇等長三角地區相比珠三角地區的最大劣勢之一。
04
河南:
靠什麼扭轉人口形勢?
河南是中國常住人口第三大省、戶籍人口第一大省。
河南與山東一樣,都被視為傳統的人口大省,也是生育大省。
2020年,河南人口出生率9.52‰,首次跌破10‰,當年出生人口92萬,自1978年以來首次跌破百萬大關。
與山東一樣,二孩堆積效應的減弱、生育意願的降低是關鍵原因所在。
不同的是,河南還面臨着人口外流,而外流的主力正是處于生育周期的年輕人口,這無疑也拖累了河南的人口出生率。
正如凱風君在其新著《中國城市大趨勢》中的分析,我國有兩個人口第一大省。
常住人口第一省為廣東。借助不斷湧入的外來人口,廣東常住人口(1.26億)遠遠超過戶籍人口(9808萬),人口吸引力全國最強。
戶籍人口第一大省,則是河南。2020年,河南戶籍人口1.15億人,而常住人口9941萬人,戶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了1600萬人。
這1600萬人,正是戶籍在河南而居住在其他省份的外流人口,這些人主要去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
根據官方通報,2020年,河南流出人口呈現“孔雀東南飛”的趨勢,人口流向最集中的省市分别是:
廣東277萬人,浙江247萬人、江蘇220萬、上海134萬人和北京127萬人。
這5個省份,承接了河南6成以上的流出人口。
這是河南作為勞動力大省和農業人口的定位使然,勞動力人口到制造業大省就業,是城鎮化發展的大勢所趨。
不過,随着河南經濟和工業崛起,加上強省會戰略初見成效,部分勞動力人口已經開始回流,主要目的地是鄭州。
2020年,鄭州以1260萬的常住人口規模,力壓武漢的1232.7萬人,首次問鼎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位。
過去10年,鄭州常住人口增長近400萬人,僅次于深圳、廣州、成都、西安,位居全國前列。
如果未來鄭州城市能級、經濟産業實力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吸引更多年輕人口回流,河南的出生人口形勢或許會有所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