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這幾年每季的新番都少不了輕改動畫,而它們的質量卻往往一言難盡。2015年1月的“輕改四天王”出現以後,輕改動畫逐漸呈現數量瘋狂上升,質量卻急劇廁紙化的情況。
像7月番就有《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重來吧魔王大人》、《連擊老媽》等等等等輕改動畫。
有些人認為廁紙輕改越來越多是觀衆審美能力下降的表現,是萬惡的資本與制作委員會制度的鍋;也有人認為動畫作為和商業電影一樣的商品,追求小風險、少投入、大利潤,而套路化的輕改類型動畫,正符合這樣的原則,因此大量制作這樣的動畫自然無可厚非。
筆者作為一個佛系看番的觀衆,對于一部動畫是否值得一看往往是憑借虛無缥缈的感覺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現的緣分。而對待這一現象,單純持批判的态度固然不對,但是也确實無法否認這類作品數量上升,質量下降對動畫産業發展的負面影響。
以7月新番《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以下簡稱《平職》)和《冰海戰記》為例,前者可以說是标準的廁紙輕改作品(雖然原著小說的質量其實還行……隻能說動畫制作公司white fox這次确實要背鍋),一度成為本季爛番的代表。
bangumi上關于《平職》的吐槽
《冰海戰記》則是“看的人少,但是看過的都說好“的精品。從下面B站番劇的詳情頁面,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
這種播放量與評分完全相反的情況,說明了雖然觀衆們嘴上都說着不喜歡看廁紙輕改,但是身體卻誠實得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二者是欣賞成本完全不同的作品,通俗點說就是看《平職》比看《冰海戰記》更省腦子。廢萌和龍傲天式的爽文動畫大行其道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都這麼難了,看個動漫快樂一下,還要再花費額外的時間、精力或金錢去理解它的内涵?那還不如手沖或者刷個d音呢。
動畫說到底也是一種藝術娛樂形式,也一樣是欣賞成本越低,受衆就越多。想想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王者農藥和3A遊戲大作就大概能明白了。
但是,欣賞成本低的動畫不一定沒有欣賞成本高的動畫好,流行口水歌中也有很多廣為傳唱的經典。雖然從觀衆的基數和制作成本和态度方面,确實前者的良品率要高一些。
從作畫、分鏡演出、資金與人力物力的投入甚至是制作态度上,無論如何你都不能說《冰海戰記》和《平職》是一樣的動畫,但是很多觀衆卻因此引申到了看《平職》的觀衆就比看《冰海戰記》的低等。
從制作質量、思想性與藝術性等方面來說動畫确實有高低之分,但是看動畫的觀衆卻無分貴賤。不管是廁紙糞作還是霸權精品,本質上都是商品,都是在盈利的基礎上為人們帶來快樂的文化産品。
像動漫高手、動漫婆羅門這樣的詞最開始就是用來諷刺那些看個動漫都能看出優越感的人的。你可以去看那些欣賞成本高的神作佳作,但是卻不能因此鄙視看欣賞成本低的動畫的人。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又有閑去為動漫投入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我相信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因為95劇場版的《攻殼機動隊》入坑動漫的,大多數人喜歡看動漫的原因無非就是爽、熱血、有趣或者是獵奇。
那為什麼要用同樣的對動畫無限熱愛的這種初心作為鄙視其他觀衆的理由呢?
關于爛作數據明顯高于精品這一現象,另一些人則會把它歸結給萬惡的資本主義和制作委員會制度,似乎金錢是萬惡之源。
但是對于動畫來說,不存在沒有商業性的純藝術品,也不存在沒有藝術性的純粹商品。二者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無數被我們奉為神作的充滿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動畫,本質上也是商品。往近了說有最近一話封神的《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往遠了說有《攻殼機動隊》、《阿基拉》、《魔法少女小圓》、《星際牛仔》、《乒乓》、《千與千尋》……
很多受衆廣泛、觀看成本并不高的動畫也兼具藝術性,比如《高達》《龍珠》《灌籃高手》《輕音少女》……
既然動畫是商品,那麼就是為了掙錢,而且金錢上的回報往往也是對動畫制作者和動畫公司最好的鼓勵與支持。
做動畫掙點錢,不寒碜。
寒碜的是那些為了恰飯而一股腦地投資制作廁紙糞作的金主爸爸們。因為一兩部輕改動畫的成功就盲目跟風,認為觀衆好騙,從而加大力度,不停地把廁紙輕小說改編為動畫。
這裡就必須要提一下被廣為诟病的制作委員會制度。的确在90年代中期,以《新世紀福音戰士》為代表的制作委員會制度是日本動畫能夠走出困境的最大功臣,也在1995-2015年左右這20年間幫助業界不斷探索新道路,直至再崛起。
但是目前的業界,已經逐漸脫離了過去每季都有大量原創動畫的時代了。由于人們審美觀念的不斷改變,以及廁紙輕改動畫具有的優勢,原創動畫的高風險等因素,很多動畫公司,尤其是小公司,都會選擇以較小的投資占比去進入制作委員會,制作版權不歸自己的改編動畫。
雖然這樣做确實是減小了賠本的風險,但是勢必導緻嚴重的同質化,也就是廁紙輕改泛濫的情況。同時這些小動畫公司為了接到活,隻能不斷壓低報價進行競争,導緻員工們的收入等也都難以得到保障。
日本動畫之所以好看,憑借的就是高質量的制作和包羅萬象的有趣題材。但是現在他們正在逐漸失去這樣的優勢了。
事實上,無論是什麼樣的事物,在不同的時代和背景中都各有利弊。讓TV動畫得以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并盈利的手冢治蟲,他開創的“一拍三”的有限動畫制作模式,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将日本動畫發揚光大,現在卻也被一些動畫愛好者視為爛作層出,崩壞嚴重的“萬惡之源”。
而關于好看的動畫無人看,爛作層出卻數據優秀這樣的現象,筆者非常不嚴謹的、個人化的結論是,這種現象是動畫産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無法單純用好壞來評判。而作為一個理性的動畫愛好者,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和傳播優秀的作品,對于《平職》這樣的動畫在批判的同時,更要警惕以它為代表的消費主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就像老話說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當廁紙爛作達到飽和甚至超出業界承受範圍的時候,或許就是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