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箪食,童稚攜壺漿,
相随饷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2、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裡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
婦女們擔着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着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隻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着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
右手拿着撿的麥穗,左臂挂着一個破筐。
聽她望着别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家裡的田地都已賣光,隻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
現在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