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光子什麼感覺?
我們每年都會遇到一兩個關于光子的小“糾紛”:患者光子術後投訴:醫生你為什麼跳着給我做?或者說哪個地方你沒有給我做!更直接的會說,不是全臉嗎,你咋隻做了幾處?聞罷此言,術者往往苦笑不得。此時,給予解釋,患者往往不信,甚至斥為狡辯。此時你給對方講道理擺事實往往是白費,對方都給你一個回複:我不是死人,我雖然閉着眼,可我知道哪裡做,哪裡沒做!
人們對陌生的東西往往産生畏懼與懷疑,于是,我想,得寫點什麼,科普一下,讓大家知道做光子到底什麼感覺?
因此首先要了解光子治療的流程:
1辦完手續後,進行治療前準備:卸妝、潔面(粉底等會影響光的穿透性)
2照相(圖像是病曆資料的組成部分,客觀記錄容貌,這是文書不可替代的)
3躺在治療床上,做好眼睛防護(有防護鏡或者棉片)
4外敷耦合劑/冷凝膠(這時候主要是涼的感覺,耦合劑的主要作用:增加光導性,利于熱傳導冷卻局部組織,利于清潔與防護)
5光子發射(每個光斑大概1.5cm×3.5cm大小,滿臉按順序緊密排列過來,此過程中會感覺灼痛和閃光,疼痛的程度有人形容橡皮筋彈得感覺,有人形容像針刺;雖然有防護,每次發射都會有閃耀的光亮,尤其是治療靠近眼睛的區域,眼前甚至有一團火的感覺)
6治療結束,去除耦合劑,清潔皮膚(面部灼熱和潮紅)
7術後護理:冷敷,補水,保濕,防曬(術後三四天内會感覺皮膚略幹,酌情補水保濕)
其次要知曉光子治療疼痛的機理(寫這一部分,我又重新複習了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神經部分,因為要講科學):
瞬間光熱作用于皮膚,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産生疼痛,面部疼痛經三叉神經最終傳遞到大腦中央後回的下部。這麼專業的描述大家不容易理解。舉個駐京辦的例子,皮膚相當于基層(幾千個縣市中之一),大腦相當于北京。每個地方會在大腦中設個駐京辦,來自這個地方的事務都經該地駐京辦上傳下達,無論他是哪個區鎮的。同樣,偌大一個臉在大腦的“駐京辦”着實很小,刺激信息傳到“駐京辦”時,可能都是同一部電話接到報告。也就是說,對于同時受到刺激的1.5cm×3.5cm的皮膚,到大腦皮層受刺激的可能是同一點。
這也是為什麼神經學還有一個詞“兩點阈”或“兩點辨别覺”(能分辨皮膚上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同時刺激皮膚上的兩個點,當兩點的距離小于一定程度時,會被感覺成一個點。
至此,你應該明白,當治療頭發射能量時,你會感覺到面部某個部位疼痛,疼痛為針刺樣,你感受不到這麼小的“片狀感”,除非這個光斑再大幾倍。而接連下一個鄰近點時,你感覺還是那個點,等再次挪動時,你感覺跳躍行挪動到另一個感知點。就好比圍棋盤:我是一個方塊一個方塊排列下來的,而你感覺我像在布棋子。
最後要有彼此的信任:我們應該心理上要相信醫生,求美、變美,解決軀體問題是醫患共同的願望,做好了彼此高興,還能夠有助于聲望的傳播,因此沒有一個醫務人員會敷衍了事,那樣做對雙方不理。再一個,自己感受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軀體會誤報。
zhengxingfy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