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三篇文章裡,把酸辣粉的配方,通過我的一些實踐經驗以及我的個人認知,給大家做了一個盡可能的分享。
而這一次的配方探讨,我也盡量地考慮到了大家口味的多樣化,地域的不同等因素,每一種調料拿出不同的方案讓大家參考,以便從中能提煉出自己的東西,這是我本次配方分享的總體思路。
但是再好的配方,最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的時候都有一個組合的問題!如果這部分做不好很可能就會出現“單看個個很誘人,組合起來卻不倫不類”的情況。
這個我可是深有體會,原來我們做涼皮時,開業的第一天,自己認為已經準備充分,把我們每一樣精心制作的調味品排列開來,滿有一種“市場在我把握”的自豪感。
可顧客剛多些的時候,就開始手忙腳亂,一拿起調料勺就忘了這個該放多少那個該放多少,最後很多味道上乘的調料在一起,卻成了一個無法下咽的東西。
總之那一天,是這個說鹹那個說淡,另一個說酸,在那個還不算炎熱的日子,我卻汗透衣衫的感覺,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
後來才知道最後這個組合的過程,是真正搭建起和消費者之間橋梁的關鍵一步,隻有做好才能成為爆款。
于是總結出了實際操作标準化的三步方法:
第1步,各種調味料的标準化。
就是在制作各種複合調味品的時候,盡量的把調味料甚至品牌等等,都把它數據化和标準化,尤其是一些鹽、醋,辣之類的人們比較敏感的東西,盡量保證口味的穩定。
第2步,容器和料勺等标準化。
根據每一種調料用量的多少,選用統一的容器和料勺。
比如說料水、醋之類用量比較多的,選用比較大的圓勺,而紅油、鹽、味精之類用料比較少的,就選用小克數的勺等。
第3步調味台的排列标準化。
也就是盡量的把每一種調料擺在固定的位置上,這樣調味的人時間長之後就會形成一種動作的慣性,然後達到少差錯,高效率。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調味台前的人,要相對固定,這樣的話形成熟練工效應,才能保證調配出持久穩定的口味。
以前在我發出一些組合性的配方後,總有朋友在後面留言問,為什麼不說這個放幾勺那個放幾勺?
其實您細想一下就會知道,這個是沒有辦法說到位的,實際操作中的标準化,隻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最後由自己來完成。
酸辣粉的調配,除了我們主要說的鮮湯、紅油、醬油、醋等之外,一般還有花椒粉、胡椒粉、姜蒜水、白糖、雞精、味精、鹽、油酥黃豆、油炸花生、榨菜末、香菜段、香蔥等,有的經營者為了追求風格,還可能用到腐乳水等。
把這些調料經過合理的組合,适應當地顧客的口味,就會成為一道爆款小吃,也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具體用量,可以參考底料,調味料,配菜等具體分工,形成自己的标準。
另外在酸辣粉、小面、擔擔面等小吃的調味中,還有一種不可忽視的成分,就是豬油,在增強口味的方法裡,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很多朋友聽到豬油二字,可擔心不健康等,其實大可不必,咱先不說原來還有豬油拌飯等小吃類,就說用天然方法熬制出來的豬油,加一點點在調味料裡提升口味,其實跟是否健康完全沒有關系。
既然說到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熬豬油的小妙法,把買回家的豬油用清水洗幹淨,切成塊兒,放在鍋裡加些溫水,水的高低比豬油略低一點即可,然後加一些黃酒和少許鹽,蓋好鍋蓋,放在溫火上熬,等鍋裡發出咔嚓咔嚓和吱吱的聲音,鍋裡的豬油就熬好了,這樣出來的豬油,出油率高,顔色白,而且口味更香,可以應用在很多小吃裡。
這樣的調配過後,就形成了基礎口味的酸辣粉,那麼下一步,就是如何豐富品種,形成系列,在下一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炸醬、雞雜等幾種粉料的做法。
自然門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