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素文字,又稱表意文字,是表示詞或語素(語言的最小語義單位)的文字。西亞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聖書字和漢字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程度的語素文字。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把漢字定性為語素文字,美國語言學家列·布龍菲爾德在《語言論》中贊同了他的觀點,并進一步把“表意文字”這個概念改為“表詞文字”(word—wrltm’g)或“言詞文字”(10gogap}“cwriting)。也正是布龍菲爾德的這個改動,促發了“語素文字”這個概念産生。
國内學者最早提出漢字是語素文字的是趙元任,他在《語言問題》中說:“用文字來寫語言,可以取語言裡頭各等不同尺寸的單位來寫。……在世界上通行的能寫全部語言的文字當中,所用的單位最大的文字,不是寫句、寫短語的,是拿文字一個單位,寫一個詞素。用一個文字單位寫一個詞素,中國文字是一個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
在非正式的場合,語素文字往往被稱為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但這隻是一種比喻或形象的說法。語素文字和表意文字、象形文字的區别主要有兩點:
1、語素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和語言有嚴格的對應關系。
一般來說語素文字可以分解為字位,一個字位代表一個語素,當然也可能出現一個字位代表幾個語素和幾個字位代表一個語素的情況。與語素文字不同,表意文字隻是表達一種意思,象形文字隻是用圖畫來表示物體,這兩種都不一定用來記錄語言。比如禁煙的标志可以看成表意文字,但不是語素文字。
2、目前已知的語素文字都不局限于表形和表意,而是有表音的成分。因此,語素文字也稱為意音文字。
語素文字的出現代表人類文字史走出原始時期,進入古典時期。
“意音文字”和漢字中的“形聲字”不是同一個概念,任何漢字(無論是否形聲字)都是意音文字系統的字位,因為它(在特定的方言裡)都有确定的一個或幾個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