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小孩不聽家長的話,就會聽到家長威脅孩子。比如:你不乖,等下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哭,媽媽就不要你啦!隻對孩子進行威脅而不去執行,這種管教方法非常的愚蠢,會削弱在孩子們面前的威信。這種管教根本達不到教育效果,可能導緻更嚴重的問題。
當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聽過也念過“伊索寓言”,也常常從故事裡學到許多人生的教訓。“放羊的孩子”就是非常有名的一則寓言。衆所皆知,放羊孩子-邊趕着羊群,一邊大喊“狼來了”向村裡的人求救的故事。這個喜歡惡作劇的孩子,看到他大喊救命時,村人的驚慌樣子,覺得非常有趣,于是一再地用“狼來了”來欺騙村人。可是有一天,狼真的來了,放羊的孩子大聲地向村人求救,然而每個人都認為他又在說謊,誰也不來救他。因此,他的羊全被狼吃光了。這則故事經常被用來教導小孩子不要說謊話,撒謊會自食其果。
不過,對于成人而言,又有别的含意存在。不用說,信賞必罰是教養孩子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世上的父母大多喜歡賞而不罰。“下次考試考一百分,就帶你去看職業棒球”。小孩子考了一百分,無論如何便會帶他去看賽。“房間沒收拾好,晚飯沒得吃”,盡管說了這些話,縱使孩子依然沒有完成,但是晚飯還是讓他吃了,然而同時又威脅孩子說:“下次再不做,真的不給你吃喔。”等等。
的确,我們不能否定,以要處罰為條件而實際上并不處罰的威脅态度,可以收到讓小孩子服從的效果。可是,這種威脅僅隻是威脅的話,對小孩子來說,便成了父母親的“謊言”,就跟放羊的孩子喊“狼來了”一樣,不值一哂。如果威脅一旦成為教育孩子要經常使用的手段話,在親子關系之間便會産生一種奇怪的連鎖關系,使信賞必罰成為一種單純的标題而已。
話雖如此,不聽話就給予處罰,會壓抑小孩的心理,對父母産生害怕的心理,這是一種“恐怖政治”,不能培養孩子自主處理事情的自立性。最好把“威脅”當作一種手段,五次中大約一次,才真的狠下心去處罰他。讓他産生“萬一做錯的話,也許真的會被處罰……”的不安感覺,才能成為--種有效的教養手段。這便是應用了心理學上常提到的“間歇增強”的效果。
以大人們喜愛的彈珠盤為例,五次裡才有一次把球彈進洞裡,那麼即使超過五次沒有進,也會産生一種期待下一次會不會進呢”,這種效果就是“間歇增強”的作用。教養孩子也是一樣,五次中大約有一次真的去懲罰他,這樣讓他産生下次會不會被罰的不安心理,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想毀掉孩子,而想讓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變得更優秀,就要言語恐吓和威脅孩子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今後成長影響非常大。做好自己給孩子正面的引導,拒絕威脅恐吓。陪孩子一起快樂的成長吧!小編的提問:各位家長是否有這樣恐吓過自己孩子呢?歡迎留言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