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龍舟競渡具有悠久的曆史,明《貴州通志》卷三“風俗”記載:“鎮遠府端陽競渡。府臨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龍船,繪畫首尾,集衆搬演居戲。以箬裹米為粽,棄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歲做事俱利焉”。
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黔東南的台江、凱裡、劍河、施秉、鎮遠等縣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時間不在農曆五月初五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龍船節苗語叫“咋甕”,又名“婁甕”。
苗族龍舟競渡具有悠久的曆史,明《貴州通志》卷三“風俗”記載:“鎮遠府端陽競渡。府臨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龍船,繪畫首尾,集衆搬演居戲。以箬裹米為粽,棄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歲做事俱利焉”。
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黔東南的台江、凱裡、劍河、施秉、鎮遠等縣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時間不在農曆五月初五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龍船節苗語叫“咋甕”,又名“婁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