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賀知章少年孤身闖天涯、中年身居政治圈還能優雅變老呢?#
【作者】神木市特殊教育學校 楊宇【時間】2023年1月9日一、晚年自号四明客,唐代詩人書法家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少時以詩文知名。我認為,賀知章就是不倒翁,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
二、賀知章張旭包融,張若虛吳中四士
我認為,他為人曠達不羁,好酒,所以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裡,诏賜鏡湖剡川一曲,禦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鹹就執别。建千秋觀以隐居其内,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适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适、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祯稱為“仙宗十友”。
三、其詩文絕句見長,抒懷之作風格獨特
我認為,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脍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十九首。賀知章早年遷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後證聖元年(695年)中進士、狀元,是浙江曆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四、賀知章中狀元後,授國子四門博士
賀知章中狀元後,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年),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我認為他官運亨通,開元十三年(725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五、唐玄宗禦制詩贈,皇太子百官餞行
我認為他急流勇退,天寶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裡,舍本鄉家宅為道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皇帝诏令準許,賜鑒湖一曲。唐玄宗以禦制詩贈之,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其間,寫下《回鄉偶書二首》,為人傳誦而脍炙人口,未幾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以侍讀之歸,追贈禮部尚書。
六、滿頭銀發佝偻身,辭職信上書皇帝
唐天寶二年,京都,長安城。在四海的文人墨客都千辛萬苦,想要擠進京都長安的時候。有一個老人卻與衆不同。他滿頭的銀發,佝偻的身姿,寫了辭職信上書給皇帝,想要辭官回鄉。皇帝猶豫了再三,看着他大病初愈後憔悴的面龐,終于點頭答應了他的辭呈,并在皇宮命太子為首,百官設宴,送别這位已經86歲的老人家。我認為,這樣全身而退的大官,為數不多。
七、賀知章仕途順利,低調是官場标配
這個在長安呆了50多年,本該可以繼續身居高位,享榮華富貴,卻嚷嚷着要告老還鄉的老人家,就是賀知章。我認為,他低調,官場才仕途順利,低調是賀知章在官場上的标配。賀知章36歲成為狀元,彼時的大唐方興未艾,朝廷内部正是風起雲湧的時刻。從武則天登基開始,到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後的漫長時間裡,慢慢演化出的“擁武派”、“擁李派” “後宮派”,一直在進行着激烈的政治鬥争。
八、賀知章六十四歲,依然是七品小官
而賀知章,卻低調的甘願做一個朝廷小透明,每天默默無聞的上班打卡、下班簽到、回家吃飯。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很難混出頭。事實也是如此,直到64歲,賀知章依然是一名負責祭祀的正七品小官。我認為,和狀元及第,萬衆矚目的前半生相比,其仕途實在是很讓人擔憂。
九、賀知章不争不搶,當上了太子帝師
後來,唐玄宗繼位後,其他大臣都在政治鬥争中倒下了,但賀知章不争不搶的“低調”,讓他從開元十三年起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眼相加,一路升遷,最後當上了官居三品的太子帝師,工部侍郎。我認為,是他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态度,才可以在翻雲覆雨的官場上安然無恙,擁有一份别人豔羨不來的幸運。這在當時朝廷中的所有文臣裡,都是非常罕見的。
十、李白說四明狂客,曠達不羁賀季真
詩狂,文化圈曠達不羁,在官場及其低調的他,在“文化圈”卻是另一種狀态,李白曾說: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想必賀知章在聽到這句詩的時候,一定會哈哈大笑。我認為,唐朝的文化圈,衆所周知,是一個崇尚“瘋狂”的時代裡,而賀知章就是這些狂人中的一個。
十一、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賀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史書記載他“性曠達,善談說”,年輕時就與張旭、包融、張若虛并稱“吳中四士”。衆所周知,他狂的事迹很多,但大多都離不開“酒”。賀知章嗜酒如命,在他的醉眼裡,落花似乎都帶上了醉意:“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杜甫《飲中八仙歌》把他排于首位,說“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大意就是調侃賀知章,說他醉酒落井,還在井底酣睡。
十二、關于賀知章才氣,不得不提起柳樹
說完了酒,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他因狂而産生的才。我認為,說他的才氣,就不得不提一下柳樹。在中國古代,柳樹曾作為可詠之物,出現在了衆多文人墨客的詩作裡。比如兩千多年前的《詩經》裡,就有“楊柳依依”這樣的句子了。還有杜甫的“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
十三、寫柳樹詩人很多,最紅賀知章詠柳
我覺得,寫柳樹的詩人很多,但最紅的,要數賀知章的《詠柳》,直到今天,小學課本上還會出現這首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兒童必背唐詩,也被大家戲稱為“對小朋友最有影響力的詠柳唐詩”。
十四、樹高千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
回家,才是心安之處,俗話說:“樹高千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盡管賀知章功成名就,卻始終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一直将思鄉之情深埋于心底。我認為,是86歲那年的一場大病,他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無多少時日了,“遊子歸故鄉”,賀知章想回家了,所以他将還鄉提上了日程。
十五、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我認為,得到皇帝的允許後,他一刻也沒有遲疑,立即啟程歸鄉。回到故鄉之後,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草一木,賀知章感情萬千,又寫出了一首家喻戶曉的詩篇,道出了久别故鄉的心酸。這首詩就是《回鄉偶書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十六、看故鄉風景和人,回家了心有所安
從詩中可以看出,剛踏上故土時的他,遇到一位正在村頭玩耍的兒童,孩子看着滿頭白發的賀知章,天真的問道:“老人家,您是哪裡人啊,到我們村幹嘛?”賀知章雖然客居他鄉50多年,青絲已變白發,但家鄉話還是說的很溜。我認為,八十六歲老人,看着故鄉的風景和舊人,内心和垂髫孩童的心一樣澄澈,一樣純真,一樣美麗。回家了,終于心有所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