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香河。原名張璇,字仲衡,出自《尚書》“在璇玑玉衡,以齊七政”。後因名難認,以字的簡化“中行”(《論語》有“不得中行而語之,必也狂狷乎”)行世。河北香河屯鎮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1931年畢業于通縣師範學校,同年入讀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35 年畢業後,先後在天津中學、保定中學、貝滿女中、北京大學任教,曾任佛學雜志主編,副刊編輯。建國後長期供職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中學語言教材的編輯工作,退休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約編審,直至1997年。主編及參編的著作有《文言常識》《文言文選讀》(三冊)、《古代散文選》(三冊)及中學通用語文教材等。
2、季羨林:季羨林是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曆史學家、作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羨林911年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并入臨清市)。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3、金克木:金克木(1912~2000 )字止默,筆名辛竹,1912年8月14日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壽縣。中學一年級就失學,若論學曆不過小學畢業。1935年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自學多國語言,開始翻譯和寫作。1938年任香港《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子中學英文教師,同時兼任湖南大學法文講師。 1941年先生經緬甸到印度,在加爾各答遊學,兼任《印度日報》及一家中文報紙編輯,同時學習印度語和梵語。1943年到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鑽研佛學,同時學習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學研究之路。1946年回國,應聘武漢大學哲學系。1948年後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随後娶曆史學家唐長孺之妹唐季雍女士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