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書第一悲劇:
《天龍八部》是個悲劇,伴随主角蕭峰一生經曆,寫出了北宋末年那個風雲詭谲、時代動蕩背景下的民族矛盾、欲望糾纏。
《天龍八部》為什麼是個悲劇?
因為主角喬峰的結局很悲劇,成功阻止了遼國南侵,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無辜人命,卻無法挽救自己的命。
而更令我感到悲劇的,則是蕭峰死後的一件事。
那時大遼皇帝耶律洪基,當着大宋雁門關守将的面,使了招反間計;
耶律洪基放下寶刀,大聲笑道:“蕭大王,你說要引遼軍入關,怎麼關門還不大開?”
此言一出,關上通譯便傳給鎮守雁門關指揮使張将軍聽了。關上宋軍立時大噪,指着蕭峰指手畫腳地大罵。
蕭峰知耶律洪基這話是行使反間計,要使宋兵不敢開關放自己入内,心中微微一酸......
本來蕭峰為宋抗遼,為大宋百姓奔走犧牲,本該在大宋百姓心中是個大英雄;
可是耶律洪基的一句話,就讓大英雄變成了大惡人。
從人人敬仰、變成了人人唾棄。
本來蕭峰成功脅迫遼帝取消南征,大遼兵将也免去刀兵之禍、征戰之苦,心裡多少都有對蕭峰的感激。
可耶律洪基臨走時又甩下一句話,徹底斷了蕭峰的活路:
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在遼國兵将看來,蕭峰拼死止戰隻是為了去敵國大宋求一份榮華富貴;
頓時又從遼國兵将心裡的契丹英雄變成了賣國求榮的“遼奸”。
于是頂天立地、大義淩雲的大英雄蕭峰,
在大宋變成了兇狠的侵略者;
在大遼變成了可恥的大叛徒。
英雄蕭峰沒死在雁門關,英雄蕭峰死在了宋遼百姓的心裡。
蕭峰死後:
鎮守雁門關指揮使張将軍修下捷表,快馬送到汴梁,說道親率部下将士,血戰數日,力敵遼軍十餘萬,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宜,衆将士用命,格斃遼國統軍元帥南院大王蕭峰,殺傷遼軍數千,遼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
宋帝趙煦得表大喜,傳旨關邊,犒賞三軍,自宰相以至樞密使、指揮使以下,均各加官晉爵。趙煦自覺英明神武,遠邁太祖、太宗,連日賜宴朝臣,宮中與後妃歡慶。歌功頌德之聲,洋洋盈耳,慶祝大捷之表,源源而來。
我們想象的到:
蕭峰作為江湖人物,自然不會有文采斐然之人為其著書立傳,詳述一生;
隻憑江湖中人交口相傳,最多3代,“英雄蕭峰”這幾個字就會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一起消失的還有雁門關外一切發生的種種。
無論當時有多麼的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百年之後也難逃随風而逝的命運。
在百年之後,唯一還存在的就是這份《雁門關戰報》了,
在這份戰報裡,蕭峰唯一的身份是帶頭侵略的遼國南院大王,罪大惡極;然後被宋軍将士英勇擊斃;宋國軍民彈冠相慶。
沒人會記得蕭峰做過的一切,沒人知道蕭峰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而在遼國這邊,耶律洪基一句話,已經坐實了蕭峰在大遼軍民心裡成了一個貪圖富貴的叛徒的身份;
遼國即使有官方修文記載,也定是極力诋毀蕭峰的。
而西夏也好、大理也罷、甚至遠至吐蕃;
都隻能通過這樣一份奏表,知曉蕭峰是個南征未遂,被臨陣擊斃的窩囊遼國高官;再無它事。
雁門關蕭峰插箭而死、被阿紫抱着跳下懸崖;大英雄蕭峰還在,他至少還活在武林人士的心裡。
可當那份奏表、傳進汴梁,軍民相慶的那一刻,大英雄蕭峰就徹底的死了。
世間事大抵如此,不勝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