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表示大量的、成排成片的樹木。造字本義:名詞,成片叢生的樹木。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隸書将篆文字形中的寫成。“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樹,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林”是會義字,甲骨文像樹連樹的樣子;“森”是會義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為“大林”。
從二木,表示叢聚的樹木。本義是連接成片的樹木。《說文》:“林,平土有叢木曰林。”《詩·邶風·擊鼓》:“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詩·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會(通“旝kuài”,旌旗)如林。”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曆觀文囿,泛覽辭林,未嘗不心遊目想,移晷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