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關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18公裡。
友誼關是我國十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
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南疆邊關要塞。始建于漢朝,原名雍雞關,又名大南關、界首關。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雞陵關。永樂五年(1405年)更名鎮夷關;宣德年(1428年)改名鎮南關;1953年更名為睦南關,1965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命名為“友誼關”。
友誼關景區包括關樓、城牆、左輔山炮台(鎮關炮台)、右輔山炮台(金雞山炮台)、清末廣西全邊對訊署(法式樓)以及大清萬人墳等,總占地面積250 萬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11663.76平方米。
在帝國主義的侵略炮火中曾兩次被毀。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關樓由底座和回廊式樓閣兩部分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築面積為365.7平方米,長23米,底寬15.9米,平均高度為10米。公路從隧道形單拱城門通過,拱門上方用漢白玉雕刻的“友誼關”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題寫的關名。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遭到50多萬解放軍猛烈攻擊,防禦體系崩潰。不過呢,越軍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其中有一支炮兵部隊,氣焰很為嚣張,在大軍兵敗之際竟然向友誼關打了幾百發炮彈,在當時産生了不小的影響。
多少年後,曾經參加自衛反擊的老兵,來到友誼關前,依然氣憤難平。當時越南向我友誼關地區發射20餘發炮彈,氣焰很是嚣張。前線炮兵非常遺憾的一件事,就是沒能徹底殲滅這支猖狂的越軍炮兵部隊。
戰後才弄清楚,向我友誼關射擊的越軍火炮确實是蘇制130毫米加農炮,使用了先進的火箭增程彈,這才造成我方頻遭炮擊,但卻打不到敵人的事情發生。
過去越南恩将仇報,頻頻騷擾我邊關 ,我們被迫自衛反擊。今天又加入美國的軍事聯盟,對我國的海島虎視眈眈。老兵們來到友誼關前,都希望恢複原來的名字,鎮南關,以保祖國南方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