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已查明存在過的語言共有5651種,另有1400多種語言未被承認或走向衰敗,其中漢語、英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等14種主要語言在全球傳播最廣。這些語言各具特色,讀音也千差萬别,但唯獨在對“媽媽”和“爸爸”這兩個詞的讀音上,大多數語言都極其相似,例如漢語的“mama,baba”,美式英語的“mom,pop”,韓語撒嬌時的“oma,apa”,法語中“maman,papa”等。
人類起源于非洲并且有共同祖先,這在主流科學界毫無争議,但各國之間對媽媽和爸爸的相似發音卻與人類起源無關,與嬰兒有重大關系。
嬰兒呱呱墜地後,第一個發的音就是a,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舌頭無法像成人一樣自由移動,無法借助舌頭發音;并且嬰兒為了斷開臍帶的血液循環,建立自身獨立的血液循環,會通過哭喊的方式讓更多外界空氣湧入肺部,這時嬰兒的嘴巴就是張大的狀态,所以最容易發出的音就是a,而p和b屬于爆破音,m屬于鼻音,隻需要借助上下嘴唇而不需要借助舌頭發音,嬰兒容易将這幾個音組合在一起,最後就變成了ma,pa,ba等發音。
由此可見,所有國家的嬰兒,在周圍環境和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最先掌握的就是這幾個容易發的音。父母第一次聽到孩子發出“mama”的類似讀音時,會誤以為孩子理解了媽媽的含義。實際上嬰兒在吮吸母乳時,嘴巴無法發聲,隻能通過鼻腔發聲,就是m這個鼻音,因此ma就和哺乳産生了聯系,ma這個音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在叫媽媽,其實嬰兒隻是肚子餓了想要母乳而已,或者也可以代表需要溫暖的懷抱。
幼兒長大後在父母影響下,自然而然地把ma和母親聯系在了一起。
由于嬰兒隻能說ma pa ba這幾個音,ma被誤讀為媽,剩下的pa和ba讀音相似,并且和媽并列的人,pa和ba自然就被誤讀為父親的意思。大多數語言在這點上都有相通性,少部分語言例如意大利語中的pappa代表的不是爸爸而是食物的意思;拉丁語中mamma代表的不是媽媽而是乳房的意思,雖然這兩者與父母無關,但卻更接近原生意義。
為什麼中國古代叫爹娘,而不是爸媽呢?
其實中國古代在周朝之前就稱呼母親為ma,隻不過在古代ma寫作母,之後母字發生了音律變化,但ma這個稱呼沒變,人們創造了媽字。中國古代爸媽的稱呼比爹娘更早,有記載最早收錄媽字的是三國時期的《博雅》;最早收錄爸字的是《廣雅·釋親》:“爸者,父親之轉。
爹,《廣韻》陟邪切,麻三開韻,釋義:羌人呼父也;而“娘”這個稱呼被認為是魏晉南北朝時,胡人對母親的稱呼,所以“爹”和“娘”其實才是外來語,中國最早就是稱呼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