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貴含蓄而忌直白”,這是曆代文人總結的為詩之道,也是評價詩歌好壞的的重要标準之一。
可是現在很多人歪解了這句話!
不是要含蓄麼?那我把文字搞得生僻一點,把語言搞得朦胧一點,把典故用得多一點,嘿嘿,你不花半天時間查資料,肯定讀不懂我寫的詩。
這樣的詩,真的是好詩嗎?
不是,因為詩歌是否含蓄,不是光看語言文字,而要看能不能做到“意在言外”,能不能啟發讀者的思考或共鳴。
比如杜甫的這首詩,雖然語言直白,卻能感人肺腑,因為詩人感情一步步加深,非常有層次,因此讀者才能體會到詩人的心酸。
《得弟消息二首(其一)》
近有平陰信,遙憐舍弟存。
側身千裡道,寄食一家村。
烽舉新酣戰,啼垂舊血痕。
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
平陰縣
寫作背景:公元746年初,杜甫在長安擔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是一個看守兵甲仗器的小官,此時安祿山已經在洛陽稱帝,而唐軍依靠潼關天險防守,因此叛軍暫時無法攻入長安,雙方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除了妻兒以外,杜甫的家人基本都生活在潼關以東,戰亂突然而來,杜甫十分挂念親人的安危,就在此時,他收到了遠在山東的弟弟杜穎的來信,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據常理來講,杜甫收到信後應該欣喜才對,可這首詩卻寫得非常悲傷,這是為什麼?我們來仔細讀。
1、詩人對弟弟表示哀憐。
首聯,近有平陰信,遙憐舍弟存。平陰,在今天的山東郓城。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近日收到來自平陰的一封信;我在遙遠的長安,哀憐還活着的弟弟。
是不是很簡單?乍一看,這兩句話隻是在介紹背景,好像很平淡。
可這個“憐”字非常奇怪:弟弟在戰亂中還活着,這不是高興的事嗎?杜甫幹嘛卻要哀憐?
後面六句都是在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
2、哀憐的原因之一:弟弟曾經很痛苦。
颔聯,側身千裡道,寄食一家村。側身,心中惶恐,不能安身;千裡道,形容路途遙遠。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弟弟在遙遠的道路上惶恐地逃亡;躲在一個農戶家裡,寄人籬下。
這兩句的字面意思也很簡單,但需要仔細品味。
詩人如何知道弟弟躲在一個農戶家裡?
很明顯,這應該是弟弟來信的内容。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弟弟是為了報平安,才給他寫的這封信。
既然是報平安,那麼在信中就不可能用“側身”和“寄食”兩個詞,否則會讓親人更加擔心。
也就是說,“側身”和“寄食”是詩人自己的推斷,詩人認為:弟弟曾經為了躲避戰亂,在逃亡的路上心裡很惶恐,而且寄人籬下的滋味非常不好受。
詩人認為弟弟逃亡途中很痛苦,這是詩人哀憐弟弟的原因之一。
那我們就要問了:弟弟雖然曾經很痛苦,但這都已經過去了呀,現在已經找到了安全的地方,詩人還有什麼好哀憐的呢?
我們繼續讀頸聯。
古時烽火台
3、哀憐的原因之二:弟弟現在仍然很痛苦。
頸聯,烽舉新酣戰,啼垂舊血痕。烽舉,烽火點燃;酣戰,相持而長時間的激戰;啼,眼淚;血痕,血淚的痕迹。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烽火點燃,兩軍一直處于激烈的交戰中,舊戰未結束,新戰又開始;舊的血淚痕迹未幹,又垂下了新的眼淚。
這兩句稍微難一點,“新”和“舊”兩個字不太好理解,但是很有意思。
既然現在是“新酣戰”,那就說明之前的戰争是“舊酣戰”,都是酣戰,才會有“新舊”之分。
同樣的道理,舊血痕,是指過去的血淚痕迹,那麼現在的“啼垂”,就是“新血痕”。
“酣戰”好理解,不管新舊,都是指安史之亂;但誰的臉上有“血痕”呢?
是詩人麼?
不是,因為詩人在長安,并沒有親曆戰争,他隻是擔心親人而已,還談不上“血痕”。
因此,新舊血痕都是詩人的弟弟臉上留下的。
弟弟臉上為什麼會有新舊血痕呢?
“舊血痕”,當然是指“舊酣戰”發生時,弟弟在逃亡途中流下的血淚。
同樣,“新血痕”就是指“新酣戰”發生時,弟弟在逃亡途中流下的血淚。
問題就來了:弟弟現在躲在一戶農家裡,沒有逃亡啊,怎麼會流下新的血淚呢?
可見,這也隻是詩人的想象,詩人認為:弟弟隻能暫時在農家躲避,不久之後還是會逃亡。
詩人為什麼會做這個判斷呢?
他的依據是“舊血痕未結束,又有新血痕”,這反過來說明,“舊酣戰”還未結束,“新酣戰”又來。
換句話說就是:戰争持續時間長,戰場還在不斷擴大。
詩人根據戰争形勢,對弟弟現在的情形做了一個設想:他認為弟弟現在很可能又在逃亡,臉上又添了新的血痕。
這是詩人哀憐弟弟的原因之二。
詩人并沒有到此打住,他還想到了未來的情形。
杜甫故裡
4、哀憐的原因之三:未來更讓人絕望。
尾聯,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不知道等到死去的那一天,能夠招回幾個人的魂呢?
這兩句寫得非常凄切,尤其是“幾人”兩個字。
招魂,出自《楚辭》,通常指招回死者的魂。
那麼誰會死去呢?
答案就在“幾人”兩個字中,顯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個人,而是指很多人。
因此,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很多人死去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的魂能夠招回來呢?
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死去?
當然是因為安史之亂。
可見詩人非常絕望,他認為:未來會有很多人會死于戰亂之中,包括他的弟弟,當然也包括詩人自己。
這是詩人哀憐弟弟的原因之三。
我們不妨想一想:詩人為什麼會這麼絕望呢?
關鍵就在于頸聯的鋪墊,戰争時間長,而且戰場還在不斷地擴大,讓詩人看不到希望。
杜甫
5、整首詩的脈絡梳理。
首先,詩人收到弟弟的來信,卻對弟弟表示哀憐。
其次,哀憐的原因之一:弟弟曾經在逃亡途中很痛苦。
然後,哀憐的原因之二:現在戰場不斷擴大,弟弟現在應該仍然在逃亡,仍然很痛苦;
結尾,哀憐的原因之三:因為戰争形勢讓人看不到希望,未來我們恐怕都要死在戰亂之中。
您看,這首詩的語言雖然很直白,但是詩人的感情非常濃烈,痛徹心扉,尤其是尾聯,任何一個普通讀者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絕望。
我們為什麼能感受得這麼真切呢?
因為整首詩寫得非常有層次,詩人不僅從曾經、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期對弟弟表達了哀憐之情,而且這三次的哀憐之情一步步加深,從弟弟曾經痛苦,到現在仍然痛苦,再到未來的絕望。
此外,對弟弟哀憐之情不斷加深的背後,還隐藏了詩人對戰争形勢的擔憂,以及對普通百姓生活的擔憂之情。
這就是這首詩的言外之意。
這首詩的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感情很有層次,感人肺腑,同時還能啟發讀者對戰争給人們帶來苦難的思考,這也是詩歌含蓄性的體現。
您認為呢?
歡迎留言讨論哦。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于古詩,歡迎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