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們知道宇宙萬物都是有壽命的,即使星系宇宙也有自己的存在周期,所以具體到曆史上,任何王朝都是有自己的興亡周期的,所以明朝的死亡毫不奇怪。
然而,即使王朝的滅亡是曆史的必然,也極少有明朝這樣,從出生就看見死亡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土地兼并的周期輪回
很多王朝,是被農民起義颠覆的。
封建王朝時期,農民是社會的絕對主力,地主階級也是壓迫農民階級的寄生蟲。
對于農民兄弟而言,土地是至關重要的生産資料,是關乎生死的命根子。所以誰動了農民的地,農民就會和誰玩命。
但是地主階級天生就是騎在農民頭上的人,他們有着吃喝玩樂的夢想,為了實現自己膨脹的欲望,他們必須一點點蠶食土地,這就是土地兼并。
待到土地兼并超出了農民階級的承受力,廣大農民走投無路時,這些樸實的農民化身戰士就會揭竿而起,将腐朽的王朝徹底埋葬,實現改朝換代,實現地主階級的洗牌。
兩宋時期,國土小,土地少,為了緩和人地矛盾,兩宋大力發展商業,農業稅收比例大幅下降。雖然兩宋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起義頻繁,但因為農民謀生途徑多,所以大多數農民不願意冒險造反,所以頻繁而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并未動搖宋朝的根基。
可以說,兩宋以來的重商主義政策是對封建時代土地魔咒的一種應對之策,有着進步意義。
然而,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重拾“重農抑商”政策,重新将農業擡上了國之重本的地位。這不僅意味着明朝稅收的大幅度減少,還意味着土地重新成為決定明朝興衰的根本因素。
但是明朝的土地兼并相比于其他朝代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别是明朝皇帝在北京周邊還有自己的自耕田,公開與民争利。這導緻明朝将土地作為國家根本,但是卻沒有抑制土地兼并,維護國家之本的措施。
所以,明朝必将興于土地,最後亡于土地!
2、民族戰争的周而複始
根據《明朝那些事兒》記載,朱元璋曾找人算過大明的國運,得出的結論是大明“起于東南,亡于西北”。
後來,來自西北的李自成将明朝徹底埋葬。
一直以來,我們都将李自成作為颠覆明朝的第一責任人。不過李自成的成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真正使得明朝疲于奔命,最後奄奄一息的,是來自西北的蒙古和來自東北的女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随即開始了對元朝的北伐。而元朝也主動退出中原,保全實力,和新生的明朝進行着慘烈的戰争。
明朝建立初期,國力強盛,不斷組織軍隊深入漠北與北元決戰。其中1388年藍玉捕魚兒海之戰一舉消滅北元王庭,堪比霍去病封狼居胥。朱棣繼位後,也先後五次大規模北伐,一度保持了對蒙古的優勢。
但是,随着衛所制度的崩壞,明朝軍事實力大幅度下降;随着文官勢力的崛起,明朝的對外擴張旋即終止,蒙古勢力得以起死回生。
明宣宗之後,明朝放棄長城以北的東勝衛、開平衛、大甯衛等衛所,放棄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撤銷了奴兒幹都司,全面轉入戰略防禦。
而草原上的鞑靼和瓦剌先後崛起,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明英宗時期的土木之變,明世時期的庚戌之變都是蒙古入侵明朝的典型案例。
直到1571年隆慶和議,200多年的明蒙戰争才基本終止,但是東北的女真迅速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萬曆薩爾浒之戰後,女真迅速膨脹。1635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标志着金蒙的聯合。随後後金不斷入寇,終于在1644年取代李自成成為中原之主。
從趕走外夷,到被外族取代,明朝的死亡是個輪回。
3、家族王朝的緻命短闆
朱元璋出身卑微,然而卻成為天下最尊貴的人,如此巨大的轉變,使得明朝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典型的王朝之一。也難怪胡适會推薦自己的學生學習《明史》了解我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規律了。
應該說,朱元璋是一個無比卓越的人,但是再卓越,也難以改變曆史發展的規律。
當上皇帝之後,朱元璋為帝國的千秋萬代殚精竭慮,嘔心瀝血,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除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制定了元素周期表一樣的起名規則外,還對古往今來的制度進行了大幅度修改,比如廢除丞相制度。
廢除丞相制度是朱元璋的創舉,是朱元璋魄力的象征。但是,九五至尊不代表号令天下,通達千年,特别是權力的改革。
家天下制度下,朱元璋以國為家。為了這個家庭,家長朱元璋操碎了心,但他不可能規劃好子孫所有的發展路線,特别是宰相被廢除後的權力分配問題。
廢除丞相後,朱元璋接管了大量的權力,但是不是所有子孫都是勞模加标兵,這就導緻他們隻想把權力集中,把責任分工,久而久之形成了皇帝、文官和宦官相互制約的情況。
朱元璋想要權力,子孫們卻隻想要享福,畢竟是家天下的制度,所有人都要給皇帝打工,而皇帝不需要給任何人擔責。
所以明朝皇族迅速腐化,統治集團迅速淪陷。
本質上說,朱元璋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特别是對廣大底層群衆,因為在權力的再平衡過程中,人民深受其害,這導緻明朝末期明朝衆叛親離,空前孤立。
所以,在制度的設計上,明朝的滅亡已經注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