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時候,我們在欣賞收藏者的那些情懷時,總是在傾聽别人的故事——盡管他們還陶醉在自己的玩賞中。
——題記 田友泉 2020.08.08
藍天下的“生肖圖像”(攝影:田友泉)
十二生肖這麼排,對嗎十二生肖這麼排,對嗎?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人們的習慣中,總是愛這麼讀十二生肖: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視頻」《十二生肖排座次》(攝影:田友泉)
其實,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即十二地支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作為曆史悠久民俗文化符号,曆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征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等。
十二生肖全套收藏品(攝影:田友泉)
當然,書畫篆刻藝術領域中的印章,也表現的不俗——在十二生肖形象制作的内容形式上,有一些還表現得淋漓盡緻。
就數量上來講,十二枚,就是一個有别于其它手工藝術品的增量優勢;印章無論是邊款、還是印章主體文字,都是在延伸到民俗文化中之外的價值與意義。
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傳統類餐、飲用品也借用生肖及其形象的紀念意義拉近客戶、并以此來創造市場效益。
收藏者的那些情懷,我們總是故事的傾聽者收藏者的那些情懷,我們總是故事的傾聽者。
而十二生肖的故事,是随着曆史的塵埃,來到我們的生活中,無時不刻地浸潤在我們昨天、今天以及明天。
據資料記載,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據考古發現的戰國末期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已經出現配有幹支的十二獸,在獸名、幹支排列上與後世十二生肖總體相似,其使用方法、占蔔邏輯也與後世生肖相類似,由此可推測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出現的配有幹支的十二獸應是後世十二生肖的雛形。
十二生肖收藏品(攝影:田友泉)
十二生肖紀年始于東漢時期。《北史·宇文護傳》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十二生肖的用法了。
我國古籍中記載,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幹支紀年法”,即用十個天幹符号,相配合來紀年。同時,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種動物來簡單紀年。到隋朝時中原曆法傳至中國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在曆法的紀年上僅吸收了十二種動物紀年法。因此才有《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
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很久很久以前,玉帝為了給人間定時間給人類歸屬,決定在人間選拔十二種動物作屬相。
每一種生肖有豐富傳說,并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
民間流傳着各種各樣的傳說。一種說法是軒轅黃帝要選12個動物擔任宮廷侍衛,貓托老鼠給它報名,最後,老鼠竟然把這件事情給忘記了,結果可想而知:貓與十二生肖的選舉擦肩而過、沒被選上。貓從此以後對老鼠恨之入骨見了老鼠就又追又咬。大象也報了名,結果老鼠鑽進它的鼻子,它疼痛難耐,就跑掉了。剩下的動物中,原本牛居十二生肖的首位,老鼠蹿到了牛背上,豬跟着起哄,老鼠就這樣得了首位;豬排在最後。有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之稱的虎和龍,當然對排在鼠和牛的後面不服氣。兔子也覺得不服氣,硬要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見到這種情況,心中不平起來,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倒數第二。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後形成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
“猴王”亮相春節資料圖(攝影:田友泉)
還有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每天動物活動的時間先後順序确定的。
我國從漢代起,便采用十二地支記錄一天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小時。夜晚11時到淩晨1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淩晨1時至3時,為醜時,牛正在反刍。3時至5時是寅時,老虎到處遊蕩,此時最為兇猛。5時至7時,為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挂在天上,玉兔搗藥正忙。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9時至11時,為已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11時至下午1時,陽氣最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1時至3時,是未時,據說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3時至5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下午5時至7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籠。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9時至11時,為亥時,萬籁俱寂,豬正在酣睡。
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
當然,傳說就是傳說,即便是在現在庚子鼠年,大家覺得對某些“宿命”的說法有些敏感,但其實大家應該樹立起應有的強大信心,同舟共濟、鼓足勇氣來面對,困難與疫情必定終将會過去!
【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文藝、資訊類圖文稿,除原創作者作品版權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内容權屬歸“風采世界”所有,任何轉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