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小河竹林,聽着雨淋雞鳴,古舊農宅的屋檐底下,土竈頭上冒着陣陣香氣,鹹肉菜飯令人垂涎欲滴,衣着簡樸的農家兒女,交流着關于未來的憧憬……在攝像機鏡頭裡,一切都仿若浦東人的童年。
3月15日下午,記者探班正在新場鎮蔣橋村拍攝的電視劇《浦東人家》劇組。據悉,這部以大情懷、大格局、全景式反映浦東曆史巨變的影視作品,自去年12月在新場鎮新南村開機以來,目前拍攝進度為40%,并預計于4月末、5月初完成拍攝,随後投入後期制作。本劇預計将于今年下半年播出。
記者了解到,40集電視連續劇《浦東人家》作為國家百部重點劇目、上海市重大文藝項目,以浦東原住民家庭一家三代半個世紀以來的生活狀态和命運起伏為主線,以小見大地反映浦東這塊令世界曙目的熱土上的沉浮。主創主演将竭盡全力向全世界講好關于中國、關于上海、關于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的傳奇故事。
本劇導演梁山介紹,3月15日下午拍攝的戲份,時代背景為上世紀70年代,這也是本劇時間線索的起點。取景地是蔣橋村裡一座擁有100多年曆史的農宅,作為主角一家的童年住所。門上貼着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詩句,以及牆上随處可見的紅色宣傳畫,真實還原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
“在道具上我們力求原汁原味,反映過去浦東郊區的風俗。”梁山表示,劇中無論是牛棚、桌椅、竈台、杯碗等農家陳設,還是人物吃的鹹肉菜飯、肉皮、“老八樣”菜式,都參照浦東的曆史沿革。而在影片表現風格上,本劇則追求一種經典的“上影風格”。“過去以謝晉導演為代表的上海電影人,他們的影片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并以抓住人物真實情感為絕對的核心,這就是本劇希望繼承的地方。” 梁山說道。
除了蔣橋村外,《浦東人家》的取景地還遍及新南村、新場古鎮、川沙古鎮等浦東多個區域,尋找可反映浦東曆史變遷的實景。其中,劇組曾在新南村棋杆村顧家宅拍攝,并将這座近200年曆史的顧家宅作為重要場景。據悉,顧家宅是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也是一座絞圈房子——一種比石庫門曆史更悠久的上海本土建築式樣。劇組嚴格保護古屋風貌,又從多角度呈現顧家宅的建築特色,并有機融入到劇情之中。
“為了全景式深度反映浦東改革開放的壯麗圖景,本劇從2014年就開始策劃,期間困難重重,劇本也是數易其稿。多虧浦東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讓我們克服困難,能夠投拍《浦東人家》這部劇。”本劇制片人賽玉峰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後,浦東各界的抗疫事迹再度激發劇作家的靈感,劇本故事得以進一步豐富,以此完美收官本劇劇情。
而在拍攝期間,《浦東人家》劇組還與新場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今年春節,劇組成員“就地過年”繼續拍攝。新南村的村民聽聞後,帶着自己做的水餃、湯圓前來“探班”。“這一舉動讓我們特别感動。” 賽玉峰笑着說。
“我是一名在上海生活了28年的‘新上海人’,早已愛上了這座城市。但是我一到浦東,就要開導航,因為浦東變化太快了!不開導航我就不認路。”賽玉峰表示,浦東建設的重要曆史片段:南浦大橋通車、世博會舉辦等,都将在劇中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
據了解,《浦東人家》自開機以來,拍攝日程十分緊張。除年三十提前收工三小時,大年初一早上休息不到半天,其餘時間一直都在抓緊制作。 賽玉峰透露:“我們将盡快完成後期制作,希望在今年‘七一’或‘十一’,本劇就能與觀衆見面。”
欄目主編 張琪
責任編輯 劉婉鑫
攝影 曹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