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那麼大,那麼廣,那麼深,
我們能看到的僅僅是它的冰山一角。
無論是潛齡多久的大神,還是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哇,世界上竟然有這種樣子的海洋生物”
總能給我們新的驚喜,也許這就是一直一直潛的原因吧~
今天
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幾種海洋生物
估計我們這輩子都很難見到
讓我們先圖片認識一下吧~
Atolla jellyfish ( 警報水母 )
這是警報水母,學名Atolla wyvillei,是一種腔腸動物,
身體可呈現令人驚異的光線。
它的浮囊體由幾十個細的同心環和幾十條放射肋組成,
其内部有輻射隔片,充滿氣體。
浮囊體背面,尤其是在中央附近,有許多小疣狀突起。腹面生有幹群,包括主營養體、小營養體、生殖體和指狀體。
主營養體位于浮囊體腹面正中央,呈圓錐形,開口,其周圍有許多小營養體,中空,開口,尖端膨大,具許多分散的刺細胞群。生殖體顆粒狀,着生于小營養體基部。指狀體成數圈列生于浮囊體邊緣,每條指狀體上有3條縱列分散的短枝,短枝末端膨大,着生許多刺細胞。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警報水母屬于缽水母的一種,它們通常生活于七百米以下的深海,屬于一種典型的深海水母。
據說在受到食肉動物攻擊時,它會發出熒光和尖叫聲,用來呼救。
最初人們發現警報水母是在日本海的海域發現的,盡管它們的外觀長得就有些像警報器,但是将其命名為“警報水母”的原因卻并非是因為它們的外觀,而是因為它們确實具有發出警報的特異功能。
這種由浮囊體和放射狀肋條組成的特殊水母還可以發出較強的光線。經過多番研究人們猜測,之所以警報水母可以發光,是因為它們的身體裡有輻射隔片,這些隔片裡面充滿了可以發光的氣體。
不過由于可維持的發光時間有限,在通常情況下警報水母都是不發光的,它們像深海中的其他生物一樣默默地躲在黑暗裡。但如果警報水母被其他的海洋獵食者襲擊并且身體受傷,那麼它們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因為在深海之中光芒對于生物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警報水母發出光線是為了引來其他的獵食者,從而消滅眼前的侵略者。
Barreleye (大鳍後肛魚)
這種看着有點呆萌的魚因為有一個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的眼睛,被形象地稱為管眼魚,其學名是大鳍後肛魚(Macropinna microstoma)。
最早是在1939年美國生物學家在深海發現的,眼睛形狀隻能讓此魚具有管狀視線,深海魚眼睛一般會旋轉,而科學家們原本以為這種魚的眼睛是朝上的,隻能看到頭部上方,因而視野很狹小。
更特别的是,它腦袋皮膚是透明的。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魚的腦部各種器官。
魚嘴上的倆小黑點不是眼睛,是嗅覺器官類似鼻孔。上面兩坨大大的綠色球才是眼睛,在視頻中可以看到眼睛的旋轉。
管眼魚隻有十幾厘米長,以小魚和水母為生。其眼睛中的綠色能過濾掉從海洋表面照射到深海的陽光,以幫助它們發現頭頂上的那些發生物光的水母和其它動物。當它們發現獵物,如漂浮的水母時,管眼魚就會轉動眼睛,向前和向上遊動,進入獵食狀态。
小豬章魚
小豬章魚的學名叫做“Helicocranchia pfefferi”,它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眼睛下方有一個發光器官,能夠産生橙色光線。據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卡布裡羅海洋水族館收集到這種小豬章魚。
它通常生活在海底100米的深海域,人們很少知道它的行為特征。但從它的體型可以判斷,這是一種遊動緩慢的章魚體型很小,也就是一個牛油果那麼大。
它的觸角看上去非常像卷曲的毛發,腹蓋在較大的眼睛上方,它的皮膚圖案在眼睛下方形成一個咧嘴的笑容。。
太平洋多刺圓鳍魚
太平洋多刺圓鳍魚(Pacific spiny lumpsucker) 為溫帶海水魚,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東海、日本北海道至鄂霍次克海海域,栖息深度0-232米,往往栖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這種色彩鮮豔的魚類,通常可在日本北部島嶼北海道的深海發現,以多種小型甲殼類生物為食。它們靠腹部下方的吸盤把身體附着在水中的岩石上,以免被強大水流沖走。
怎麼樣,這些冷門的海洋生物,
是不是由勾起了您對于海洋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