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不該有的欲望?滿足需要與克制欲望 陳洪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克制不該有的欲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克制不該有的欲望
滿足需要與克制欲望
陳洪泉
按照宜生論的觀點,生活的本意就是宜生,是人們用來滿足或實現其生活需要(人們的生命存在本性對于生活的需要)的功能活動,人們必須也應該按照自己的生活需要而生活,使自己的生活需要得到越來越好的滿足或實現。
有人對這種宜生論的生活觀心存疑慮,擔心如果把生活歸結為需要的滿足,就會助長或導緻出現一種欲望泛濫的局面。而欲望的泛濫,不僅會帶來個人生活的失望和痛苦,還會帶來社會的失序和道德的失範。所以,為了防止欲望泛濫現象的出現,反對把生活歸結為需要的滿足。其實,這種疑慮是不必要的,滿足需要和克制欲望本來就是宜生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我們應該對需要和欲望的含義以及二者的關系有一個正确的認識。
需要和欲望是兩個相互關聯而又層次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指是人們生命存在的本性種種趨向或要求,是人之為人的天賦本性,是一種客觀性的存在,而欲望則是人們對于滿足其需要的追求或期望,屬于人們一種主觀性的想要。需要是欲望的依據,欲望必須與需要相符合,欲望的一定是需要的,人不能欲望其不需要的。但需要并不都可以成為欲望,人們不能欲望其全部需要的。
應該承認,從整體上來看,人們的生活需要是無限的,例如,人們的生存需要,人們對于保障生命安全實現生命的健康長壽的要求,就是無止境的,總是希望能夠消除一切危害生命健康的因素,能夠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長壽,乃至長生不老。而現實中滿足生活需要的能力和環境條件則是有限的,有限的能力和環境條件規定了人們滿足其生活需要的可能範圍,人們隻能在這個可能的範圍内來争取其生活需要的滿足。所以,雖然人們的生活需要是無限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對其需要滿足的期望不能是無限的,人們的欲望不能是無限的,必須有所克制,必須根據現實條件的可能适可而止,适度而為。如果不顧實際能力和環境條件的可能,一味地追求超出可能範圍的滿足,就會導緻欲望泛濫、欲豁難填現象的出現。
可見,欲望泛濫或欲豁難填現象的出現,并不在于是否主張宜生論,不在于是否把生活看作滿足生活需要的活動過程,不在于對滿足生活需要的追求,而是在于不顧能力和條件的限制、超出實際可能的欲望,在于對滿足生活需要的一種盲目的過度的追求。這種欲望泛濫、欲豁難填的狀況,對于個人來說,會由于條件限制欲而不得感到失望和痛苦,對于社會來說,則可能會導緻人和人之間對于資源條件的争奪,乃至發生暴力和戰争,使社會失序,道德失範。
因此,要防止欲望泛濫現象的出現,必須在追求生活需要的滿足與現實的能力和環境條件的可能之間要找到一個相對的動态平衡,在這種動态平衡中使生活需要獲得一種适宜的滿足。所謂适宜的滿足,就是要無過無不及,過了或不及都不是适宜的。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既要率性而行,遵循本性需要而生活,不斷滿足或實現自己的生活需要,又能随緣而安,根據現實條件的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防止欲望泛濫。
而宜生論所追求的對生活需要的滿足就是一種适宜的滿足,這種适宜的滿足實際上已内在地包含着平衡生活需要與滿足生活需要的能力、條件的内在要求。就是說,通過權衡和協調,尋求達到對滿足生活需要的追求與滿足的能力、條件之間的平衡,抑制欲望的泛濫,恰恰是真正以滿足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的宜生論的内在要求、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所以,堅持宜生論的生活主張,不僅不會助長,反而能真正防止欲望泛濫現象的發生。可見,滿足需要和克制欲望本來就都是宜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滿足需要是就生活的本意或目的而言的,克制欲望則是就生活現實條件的可能而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