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中國史#
第二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沒有立即撤兵回漢中休整,而是立即發起第三次北伐。228年冬,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十二月,圍陳倉不克,退回漢中。229年初,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看起來更像虛晃一槍,聲東擊西,第三次北伐才是真正目的。
圖-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咱們換個角度看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曹魏皇帝和諸将,哪怕對手是兒皇帝阿鬥一樣的人物,諸葛亮也很難取勝。
難在哪呢?從地圖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占據華北平原和關中平原的曹魏,像一個身在北方、手拿大刀砍向南方的戰士,關中平原就是這把砍刀。
關中平原沃野千裡,渭水橫穿東、西,土地肥沃,是比四川還要早的天府之國。魏軍的糧草在關中本地就可以征集,萬一不夠,曹魏可以通過洛陽與潼關之間的崤山通道(河南省西北部的黃河南岸),源源不斷地向關中輸送戰略物資。
蜀漢呢,其核心區域四川盆地像是一個大肚漢,頭在漢中盆地。這個大肚漢想把頭伸過秦嶺,看看八百裡秦川,曹魏關中平原這把砍刀就架在蜀漢的脖子上。
諸葛亮當然想把關中這把砍刀奪過來,但就實力來看,難度太大。更要命的是,曹魏的這把砍刀還是帶鈎的,砍出去,回鈎一下,蜀漢弄不好就要掉一塊肉。這個鈎在哪呢?就是武都、陰平二郡。武都和都頭武松沒有任何關系,而陰平,就是後來鄧艾偷渡一戰成名的那個陰平。
諸葛亮北伐的基地是漢中,漢中的得失事關蜀漢的生死存亡。不幸的是,漢中的戰略劣勢非常明顯。漢中在秦嶺以南、米倉山以北的漢水谷地西側,進可圖關中,退可守西川。
對蜀漢守漢中非常不利的是,漢中兩側都是曹魏的地盤。漢中以東是魏荊州的上庸、魏興等郡(湖北省西北部),占漢水中遊,曾被蜀漢控制過,後又歸魏。漢中以西則是魏雍州的武都、陰平二郡,也就是甘肅省隴南市、甘南州和四川省綿陽市、阿壩州交界地帶。二郡夾在西秦嶺山脈、岷山山脈、龍門山脈之間的崇山峻嶺,人口稀少,無法給蜀軍提供足夠的糧草。但二郡地勢險要,曹魏可以憑此道攻蜀之漢中,蜀漢也可以憑此道攻魏之隴西。漢中作為蜀漢的頭,東邊有曹魏的砍刀,西邊有曹魏的尖鈎。曹魏這兩波被諸葛亮打得有些懵,待曹魏回過神來,從上庸和武都兩個方面夾擊漢中,諸葛亮非常難受。
從攻的角度看,諸葛亮北伐關中,相對易走的祁山道,就在武都境内。從守的角度看,陰平是四川盆地的防守咽喉。一旦魏軍偷渡陰平(文縣),經過一段險路後,可以抵達四川盆地北部。幾十年後的姜維,曾勸後主派兵守住陰平,防止萬一,卻被阿鬥當成了耳旁風。諸葛亮出兵攻取二郡,換個較為形象的比喻,就是找了塊木頭,把漏水的那塊短闆給接上。諸葛亮本人不喜歡用奇兵,不代表曹魏沒有能人涉險走陰平道。
趙匡胤說過:卧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諸葛亮也一樣。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諸葛亮派将軍陳式出兵進攻武都和陰平。陳式,民間傳言就是陳壽的父親。一種說法是陳式後來被殺,陳壽公報私仇,在《三國志》中貶低諸葛亮。陳式在蜀漢軍界隻是二線将領,地位要低于魏延、吳懿等軍界大佬。諸葛亮用陳式取二郡,一來是二郡相對容易拿下,二來是諸葛亮不想再讓大佬們立功,以後更不容易指揮。
諸葛亮應該不會擔心陳式取二郡會遇到什麼麻煩,而是擔心魏軍主力會過來,陳式未必是對手。曹魏也确實派人來救二郡,雍州刺史郭淮,是個“老隴西”了,十幾年前就跟着曹操、夏侯淵在漢中與劉備大戰。常年在隴西一帶打轉,對這裡的山川形勢非常的熟悉。諸葛亮當然知道郭淮有本事,不敢輕視。諸葛亮的應對之策是自己率軍出漢中,沿祁山道向西北進發,抵達蜀魏邊境的建威城。建威位于西漢水的上遊,也就是今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城附近。諸葛亮喜歡走的祁山道,建威正好卡在中間位置。諸葛亮要守,可以據建威而堵住郭淮的進攻,給陳式取二郡創造有利條件。諸葛亮要攻,再出祁山道進攻天水,也未嘗不可。即使是虛張聲勢,也能給魏軍帶來一定麻煩。
站在郭淮的角度,諸葛亮北伐,自己決不能無動于衷,哪怕帶兵南下到邊關,權當練兵吧。果然,諸葛亮兵到建威,郭淮非常識趣地“退走”,蜀軍輕松拿下武都和陰平。
蜀漢疆域是三國最小的,郡隻有二十個左右。蜀漢得到二郡,當然是值得慶賀的事情。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上表自貶。雖然諸葛亮還是在行丞相職責,但名義上不是,隻是右将軍。拿下二郡後,蜀主劉禅自然就把丞相帽子還給了諸葛亮,不能讓相父“秃頂”。聖人雲:名不成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沒這頂丞相帽子,有些事情确實不好處理。诏書上說:“興複二郡,威鎮兇暴。”
,